北京報告兩例猴痘病例!為自限性疾病,尚無特異性病毒藥物

導讀 原標題:北京報告兩例猴痘病例!為自限性疾病,尚無特異性病毒藥物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施桂娟編輯 | 袁月6月6日晚,北京疾控發布...

原標題:北京報告兩例猴痘病例!為自限性疾病,尚無特異性病毒藥物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施桂娟

編輯 | 袁月

6月6日晚,北京疾控發布消息稱,北京市醫療機構報告兩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兩名病例均是通過親密接觸感染。發現病例后,市、區衛健疾控部門迅速開展了流調溯源、醫療救治等工作。目前兩病例正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情況穩定。猴痘是什么?我們也會被傳染上猴痘嗎?

公開資料顯示,猴痘最早發現于非洲,目前公眾感染風險較低。1958年,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個月男孩,此后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該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近年來,在美洲和歐洲區域也逐漸增多。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6日,全球已有111個國家報告了87929例猴痘確診病例,死亡146例。根據世衛組織《國際衛生條例(2005)》緊急委員會關于多國猴痘疫情的第五次會議報告,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于今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猴痘對公眾的感染風險低,但建議廣大市民積極了解猴痘預防知識,做好健康防護。

猴痘到底是猴子的病,還是人的病呢?其實,猴痘屬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際間通過密切接觸傳播。

猴痘病毒經過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人就可能罹患猴痘。猴痘主要由感染猴痘病毒的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多種猴類和猿類)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人可以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

感染猴痘病毒,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

據了解,猴痘的潛伏期通常是6天—13天,最長可到21天。

感染者在發病早期可能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癥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隨后在面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皮疹多呈離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軀干更為多見,并逐漸發展為膿皰,持續一周左右時間,之后結痂,一旦所有結痂脫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傳染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并發癥,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等。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后良好。大多數情況下,猴痘癥狀在2—4周內自行消失。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后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并發癥嚴重程度等有關。目前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對癥治療、并發癥治療及心理支持治療。

保持個人衛生,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

雖然猴痘緊急狀態已經結束,但再度流行的威脅仍然存在。因此,對于公眾來說仍需要加強預防。

在生活中,我們要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性接觸、特別是男男性接觸具有較高的風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清潔和消毒,勤洗手、勤換洗衣物。

在外出時,避免在高發國家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避免捕捉、宰殺、生食當地動物。若在國內外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一般可選擇皮膚科,并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結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觸。

防治猴痘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工作,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和個人的共同努力,應加強宣傳教育及加強衛生防控措施等,以保護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參考資料:

1.北京日報. 北京發現兩例猴痘病例.

https://mp.weixin.qq.com/s/fJppoXBZb54Q6hDvjCUspg

2.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2-23 Mpox (Monkeypox) Outbreak:

Global Trends. https://worldhealthorg.shinyapps.io/mpx_global/

3.國家衛健委. 關于印發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206/d687b12fe8b84bbfaede2c7a5ca596ec.shtml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