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新發現兩幅紅軍石刻標語 初步勘探確定為紅十一師政治部1933年鏨刻

導讀 原標題:四川通江新發現兩幅紅軍石刻標語 初步勘探確定為紅十一師政治部1933年鏨刻↑第一幅石刻標語5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通江縣文...

原標題:四川通江新發現兩幅紅軍石刻標語 初步勘探確定為紅十一師政治部1933年鏨刻

↑第一幅石刻標語

5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處獲悉,5月8日,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紅色標語”調查組根據該縣麻石鎮居民周詩航提供的線索,在土頂子村發現兩幅紅軍石刻標語,經初步勘探,確定為1933年上半年紅四方面軍紅十一師政治部鏨刻,對于研究紅四方面軍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后續保護規劃和歷史資料研究正在進行中。

5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處獲悉,5月8日,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紅色標語”調查組根據該縣麻石鎮居民周詩航提供的線索,在土頂子村發現兩幅紅軍石刻標語,經初步勘探,確定為1933年上半年紅四方面軍紅十一師政治部鏨刻,對于研究紅四方面軍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后續保護規劃和歷史資料研究正在進行中。

↑清理第一幅石刻標語的苔蘚

第一幅石刻標語位于麻石鎮土頂子村一個小地名叫磨石子的地方,“我們到了現場之后,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全身被苔蘚覆蓋,看不到任何字跡,我們用彎刀把上面的苔蘚一一掀開,就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加字。”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偉生介紹,經過一行人半個小時的清理,整個石刻標語完整展現了出來:“加緊戒煙運動 ”,落款是:“紅十一師政治部製”。

據史料記載,紅十一師于1932年12月下旬跟隨紅四方面軍進入通江,在通江縣先后參加了鸚哥嘴阻擊戰、得勝山攻堅戰和“反三路圍攻”,于1933年6月木門軍事會議后擴編成紅30軍。“因為落款是紅十一師政治部,而不是紅30軍,據此我們推斷,該幅石刻標語應該鏨刻于1933年上半年!具體時間還有待進一步考證!”陳偉生介紹,“從標語內容、字體大小上來看,這是目前通江已知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軍時期戒煙標語!”

↑第二幅石刻標語

第二幅石刻標語位于土頂子村余家灣的一處山林中,進山的道路早已荒廢多年,“尋找這幅標語就麻煩多了,根本沒有路,我們還有隊員摔倒受傷!”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反復尋找,調查組終于在一處藤蔓和灌木掩映中的巨石上發現了標語,經過仔細清理,第二幅石刻標語也完整呈現了出來:“共產黨不殺投降的官兵和團防”,落款也是:“紅十一師政治部”。

↑第二幅石刻標語

“從發現的地點、內容、落款、字體來看,這應該是同一時期,也就是1933年上半年的石刻標語!”陳偉生說,麻石鎮東臨平昌、達縣、萬源,西接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通江縣城,是紅十一師前往外線作戰的重要通道,因此,這些標語是紅十一師在當地開展宣傳我黨方針政策、統戰工作的重要見證。

據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負責人席凱介紹,1932年到1935年,紅四方面軍為了宣傳政策、組織群眾、發展生產、震懾敵人,在通江境內鏨刻了大量的石刻標語,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保存之完整,為根據地各縣(市)之冠。2006年,“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文龍 紅星新聞記者 張楊 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供圖

責編 馮玲玲 編輯 潘莉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