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后,三體宇宙如何重回影視化IP改編正軌?丨系列①

導讀作者|雪夜楓鱗“劉慈欣的小說是我看過最具雄心壯志的故事,我們都對這個故事的廣度和深度感到敬畏。我們很開心能夠將這些奇思妙想的宇宙事...

作者|雪夜楓鱗

“劉慈欣的小說是我看過最具雄心壯志的故事,我們都對這個故事的廣度和深度感到敬畏。我們很開心能夠將這些奇思妙想的宇宙事件帶到電視熒屏上,讓各位來欣賞,”制片人D·B·魏斯對著鏡頭信心滿滿地說道。

上個月網飛TUDUM活動上,網飛版《三體》電視劇放出了首個制作特輯。此前攝制組就已經宣布殺青,并進入后期制作階段。今年6月,騰訊視頻獨播的《三體》電視劇也放出了預告片,《三體》動畫版也箭在弦上。《三體》IP的影視化作品開始逐漸井噴。

(圖片來自于IGN)

與這種影視化改編井噴伴隨而來的,是普通觀眾對于《三體》影視作品的期待。三體電視劇的超話下,有些粉絲甚至每天打卡,只為等來《三體》電視劇的具體上線時間。

不過在今年之前,《三體》這個IP,以及三體宇宙這家公司,仍然被籠罩在一層神秘的面紗之下:一方面,劉慈欣的強大IP號召力給了這家公司許多業務上的加持;另一方面,《三體》IP影視化進展緩慢,張番番版電影滑鐵盧之后,至今還沒有一部影視作品成功上映。

于是,外界對三體宇宙最大的疑問是:在原游族影業走過一番彎路后,新的三體宇宙是否能重新振作起來,奉上符合粉絲預期的作品?

帶著外界的這些疑問,預言家游報近期與三體宇宙進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希望能夠探尋這家公司針對《三體》IP進行影視化改編的方法論。

交流過后預言家發現,三體宇宙重拾IP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堅持了以下幾點原則:

一是遵循《三體》原著,尊重作品本身的內涵;

二是針對不同影視內容所內生的商業模式,三體宇宙扮演的角色也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兩部電視劇和一部動畫分階段推出,并在時間線的留白處推出衍生作品,實現了內容層面的多重保險。

影視化只是三體宇宙開發《三體》IP過程中的一個切口。除了影視化作品之外,預言家游報還針對三體宇宙內容生態的構建和周邊衍生產品領域的規劃與三體宇宙進行了深入交流。未來幾周,預言家游報會推出《三體》IP設定集和周邊衍生內容產品相關的一系列文章,敬請期待。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這是《三體》第一部后記中劉慈欣向所有讀者發出的問題。自此之后,這樣的“靈魂拷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未來幾年里,三體宇宙的目標,就是把這些讓這部具有科幻黃金時代精神的故事搬到熒屏上,并不斷延展《三體》IP的廣度和深度,帶給三體粉絲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初版《三體》電影崩塌背后:經驗不足與時代局限

《三體》IP影視化的開端始于2014年的那場發布會。

發布會上,三體宇宙的前身游族影業直接公布了《三體》電影的全部演員陣容。馮紹峰、張靜初、吳剛、唐嫣和杜淳,據悉有些演員還是折價前來。時任游族影業CEO孔二狗針對《三體》電影的改編規劃侃侃而談,并聲稱《三體》電影將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輝煌篇章。

根據當時的規劃,《三體》電影總共要拍6部,單片投資都要超過2億元人民幣。而導演則是剛剛拍攝了《密室》系列的張番番。

三體宇宙現任內容中心負責人向預言家透露,當時游族影業第一步選擇了大電影,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三體》的版權在張番番手中,他的目標就是拍攝大電影;第二個原因是當時的高管團隊幾乎都是電影行業從業者,他們有自己的慣性;第三個原因則是當時電影是最成熟的IP改編模式也是行業第一反應的改編思路。

(圖片來自于新浪娛樂)

然而,《三體》電影的進展顯然不像期許的那樣一帆風順,2015年春節后,《三體》電影曾經正式開機。這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特效崩塌、項目停滯、團隊解散。劉慈欣這部最受期待的IP,瞬間將國人拉到了冰冷的現實,甚至引發了粉絲的由愛生恨:“與其被糟蹋,不如《三體》一輩子不要拍出來。”

回顧初版《三體》電影的整個拍攝和籌備過程,游族影業通過一步步地試錯逐漸意識到,公司成立時間不長,進行影視改編的經驗還較為欠缺。這種稚嫩讓初版《三體》電影成為了游族影業略顯沉重但異常寶貴的學費。

換血成立新公司,內容中心成為《三體》影視化改編核心

初版《三體》電影的失利,帶給游族影業的震動當然是劇烈的。2016年6月,游族影業的管理層發生了集體性變更,一批新鮮血液加入到游族影業中,現任三體宇宙CEO趙驥龍和內容中心負責人都是這個時候加入公司的。

2016年這次管理層上的換血,使得《三體》影視開發進入了一個調整期。總結經驗教訓,并尋找一個正確的方向,成為了游族影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

內容中心負責人直言:“總結之后我們發現,公司內部對于《三體》原著是沒有清晰認知的,也沒有形成具體的制片方法論,改編標準更是無從談起。”

與此同時,《三體》擁有非常龐大的世界觀,并不適合第一部作品就采用電影的方式去呈現,還是需要先通過電視劇或者番外這樣的形式,讓更廣闊的受眾建立認知。

(圖片來自三體電視劇官方微博)

內容中心負責人告訴預言家,總結經驗教訓之后,團隊內部最終確定,《三體》影視改編的第一個起點還應該是提升自身對《三體》IP認知的專業程度。

為了提升這種認知專業度,公司很快建立了《三體》世界觀團隊,基于《三體》故事線的大事件梳理出這部作品的事件年表,人物設定,科幻概念,科幻作品獨有的宇宙觀,作者希望通過作品傳達的思想。

現在,三體宇宙把之前梳理的《三體》世界觀編纂成了一份完整的設定集叢書(預計十月底發售)。這套叢書包括了基礎設定和大事記年表,不僅可以提供給合作伙伴進行參考,還能回饋給《三體》粉絲們,給予他們IP持續開發的信心。

在內容中心負責人看來,只有把對《三體》認知的專業度滲透到每個內部人員的身上,形成企業文化,逐步建立統一的認知,才能在《三體》的影視改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為一個“適格者”。之后的日子里,這個世界觀團隊逐漸壯大,最終演變成現在的內容中心。

明確以原著為中心和IP方強把控的影視化IP改編思路之后,游族影業內部的三體團隊迎來了屬于他們的里程碑時刻。2018年,游族影業收歸了《三體》IP的改編權。也正是在這一年的12月,三體宇宙正式成立。專注于開發《三體》的內容和商業,也有了自己的規劃藍圖。

有一件事情是很能體現三體宇宙對《三體》IP的保護與野心的:粗剪版本在內部觀看和評估之后,三體宇宙決定放棄繼續補拍和重新制作這部《三體1》電影的可能,這也意味著,原版2億的制作費直接打了水漂。保護《三體》IP本身,也是三體宇宙影視化改編新思路的集中體現。

三體宇宙成立后,原先的內容團隊直接升級成內容中心。目前,三體宇宙的內容中心主要承擔三項職能。除了原本的世界觀更新迭代,進行設定的文字化和圖像化之外,主控類項目開發和合作類項目監修現在也歸屬于內容中心。

更為重要的是,三體宇宙的影視化開發思路得以延續,那就是利用內容中心,去把握《三體》IP開發的全局,確保各個合作伙伴尊重《三體》原著的內涵。

三線齊發,《三體》影視改編實現多重保險

三體宇宙確定了IP影視化改編思路后,就開始加緊推進內容的制作和推出。事實上,思路明確并不意味著影視化的進程一帆風順,三體宇宙仍要面對諸多影視化改編難題。

和三體宇宙交流時預言家發現,制作不同形式內容的過程中,三體宇宙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

像大家最關注的電視劇,三體宇宙就明確把它視為所有大型內容產品的起點,內容中心負責人告訴預言家,所有后續內容產品所處時間軸都不會超過整個電視劇系列。另外,三體宇宙會控制內容端,避免改編者和主創隨意地對整個IP進行“破壞式改編”。

隨著影視化改編的深入,三體宇宙已經意識到,傳統影視改編都會更注重角色的成長,但在科幻作品中,世界觀和科幻設定顯然更加重要。如果以傳統影視的改編思路來對待《三體》這樣的科幻巨著,單單重視人物而忽視了推動世界線的強邏輯,那么改編勢必會出現情節崩壞問題。

比如《三體1》里面的游戲世界,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表達,他到底是人類建立的還是三體人建立的,大致的視覺風格是什么?這些基礎認知都是需要遵循原著的底層邏輯的,而不是按照創作者自己的審美。

(圖片來自于《三體》電視劇預告片)

在最初制作影視作品的過程中,游戲世界也是用真人來呈現的,效果完全不符合《三體》的底層邏輯。畢竟如果用真人進行實拍,把各個大洲的人放到一起調教表演,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后來,一旦呈現游戲世界的時候,三體宇宙都決定采用CG的形式。

而原著中一些重要理論,為了影視觀眾能夠順利吸收,三體宇宙還會提前鋪設大量的細節。內容中心負責人給預言家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未來三體宇宙拍攝《三體2》電視劇的時候,如何處理黑暗森林理論的提出是第二部電視劇的核心所在。

黑暗森林法則是在末日戰役之后羅輯和史強閑聊時提出的,但是這個法則其實是脫胎于葉文潔和羅輯的討論。影視改編的過程中,如果讓羅輯或者葉文潔提前對于這些理論進行鋪墊,勢必可以讓故事更加豐滿,三體宇宙在改編的過程中也會重視這一點。

至于《三體》動畫,內容中心負責人表示,基于對市場和經驗的綜合考慮,B站無疑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這里,三體宇宙除了是聯合出品外還承擔了編劇的角色。“我們一開始不是《三體》動畫的編劇,但在國內嘗試了一圈之后,最后還是決定拿回來自己做。B站在這個項目里既是出品人又是監修。幾乎每一次編劇會議和制作會議,B站都會有人旁聽,并給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內容中心負責人說。畢竟B站更懂二次元用戶,也更加明白原創動畫發行推廣的內生邏輯。

(圖片來自于《三體》動畫預告片)

和游族影業押寶在一部電影的情況不同,中文和海外兩部《三體》電視劇和一部《三體》動畫是三體宇宙同時規劃的產物,按節奏分批次推出,加上諸多《三體》衍生劇集,某種意義上是IP開發中的多重保險。

事實上,《三體》作為一個歷史和科幻等多種元素的作品,勢必要花費大量工期來進行制作。如果其中某一部作品定檔上出了問題,三體宇宙還能迅速推出同類型的其他作品,保障了IP開發的順利開展。

根據原著小說的情況,《三體1》和《三體2》之間擁有三年左右留白的時間。小說中也暗示了很多重要情節都在這期間展開,給了三體宇宙推出衍生劇集的可能。目前,三體宇宙已經聯系了一些合作伙伴,著手制作《三體》的衍生故事和單獨人物的劇集,進一步補完了正篇故事。

從一個科幻IP的角度來看,《三體》的改編之路無疑是命運多舛的,尤其是同為劉慈欣作品的《流浪地球》已經在電影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過現在,三體宇宙已經找到了一條系統的影視化改編路徑。隨著諸多項目的不斷推進,《三體》IP作品勢必將影響更多的主流受眾。

談及《三體》IP的未來,三體宇宙CEO趙驥龍強調,影視化改編當然是三體宇宙IP開發的核心。但對于一個影響輻射了十幾億人的科幻IP,三體宇宙的關注點不會只有影視作品。

目前,三體宇宙已經通過影視聽,泛文化內容、互動娛樂和線下實景娛樂等四個板塊的內容,構建了完整的內容生態,希望能夠把《三體》的精神用各種方式傳遞給粉絲們。

和許多粉絲一樣,趙驥龍和內容中心負責人對《三體》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無論如何,多部《三體》就像多重保險一下,充分保護了《三體》這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IP的生命周期。而衍生內容和周邊產品,則保證了《三體》IP不斷破圈,把用戶數量向20億、30億邁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