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曉安 文/攝)從一名資深庭長到“江蘇法院最美法官”,從“江蘇省先進工作者”到“江蘇省三八紅旗手”,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俞水娟從事審判工作15年,履職盡責,乘風破浪,先后獲得多項榮譽。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江蘇省委宣傳部又授予了她“最美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江蘇“最美人物”發布》錄制現場
踐行初心,讓人在每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朱某幾年前貸款買了輛貨車,當時按照20萬元車價投保。不料幾年后發生車禍,保險公司告知,車子經過幾年的折舊只能賠不到10萬元。當時,一審判決并沒有支持朱某20多萬元的賠償訴求。二審期間,這個被意外擊垮的家庭浮現在俞水娟眼前。審理過程中,俞水娟發現保險公司確實存在保險條款未交付也未說明的情況,再加上保單中載明的保險金額是20萬元,因此法院部分支持了朱某的請求。
事后,俞水娟還和他解釋,護理費訴求等在保險合同項下是沒有依據可以支持的,朱某最終接受了這個結果。當給朱某的那份判決書回執被寄回來時,上面除了簽名,還有一行歪歪扭扭的落筆“人民的好法官”,這是當時連握筆都異常困難的朱某一筆一劃寫出來的。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句話,一直是俞水娟孜孜不渝的執著追求。自2010年5月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以來,俞水娟獨立辦案,審結案件2396件;后來,她擔任審判長參與合議庭辦理案件4000余件,結案數量屢屢刷新紀錄。更讓人佩服的是,她所辦理的六千余起案件無一錯案。這一連串亮眼的成績,正是俞水娟恪守初心的生動寫照。
△工作中的俞水娟
創新實干,一場直播吸引40余萬名網友旁聽
2020年11月底,蘇州國際商事法庭成立,這是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在地方法院設立的首個國際商事法庭。于是,在蘇州中院深耕民商事審判領域15年的俞水娟,又一次挑起重擔,成為蘇州國際商事法庭庭長。
同年12月9日,隨著蘇州國際商事法庭敲響“第一槌”,一場庭審直播吸引了40余萬名網友在線旁聽。休庭過程中,精心安排的智慧法庭沉浸式體驗,讓網友們直呼“漲姿勢”。“前一天晚上都沒睡好,絞盡腦汁想把第一次亮相做到完美。”在俞水娟看來,外觀的高大上并不難,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在線上庭審過程中的深度運用,才是國際商事法庭最“牛”之處。
在俞水娟的帶領下,法庭深耕“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賦能。積極探索創新機制,成立專家委員會、首創涉外商事糾紛中立評調,并在業務協同、委托代理視頻見證等多方面攻堅突破。據悉,蘇州國際商事法庭運行期間,受理涉外商事等與外向型經濟相關的案件1051件,審結780件,標的額超過60億元,涉及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9個,審理范圍涵蓋跨境投資、生產、服務、貿易、金融等多個領域,為中外當事人提供了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司法服務。
△蘇州國際商事法庭
工匠精神,堅持寫日志探索“法官自我管理方法
俞水娟2010年開始獨立辦案,2013年辦案數量首次破百,2015年增長到300件,再之后每年都超過400件。據她回憶,一次寫過最長的判決書長達100多頁,以至于文印機都無法打印。
日子一長,俞水娟的頸椎吃不消了。“平時坐得太久了,看卷宗坐著,開庭坐著,寫判決書也坐著。”走進俞水娟的辦公室,視線首先會被辦公桌上的網紅站立神器抓住,顯示器和鍵盤被架高,便于站著使用電腦。在她帶動下,站著辦公這股風潮在蘇州中院流行開來。
在俞水娟電腦的正下方,還擺著她工作中最重要的物件——日程表。翻開日程表,上面排著滿滿的工作內容,一天之內最多有6件事情需要完成。在日程表旁,還有一個手掌般大小的便箋記事本,用于記錄臨時緊急的工作安排內容。
基于這些“習慣”,俞水娟探索出一套“法官自我管理方法”,每日撰寫審判工作日志,對在辦案件實行繁簡分級管理制度和周均衡結案制度。“有些是剛收案的;有些是等待閱卷和排庭的;有的需要補充調查;有的就差一紙文書。”俞水娟說。這樣的工匠精神,一直促使著她傾心盡力務實篤行。
(部分圖片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