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自克里米亞大橋爆炸后,俄羅斯實施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能源設施密集打擊,就在美西方和烏克蘭猜測俄火力“無以為繼”時,俄羅斯采取了無人機“蜂群”戰術持續打擊。
美國大怒,指控背后有人軍援俄羅斯。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俄羅斯的“背后”
因俄羅斯乍然出現的無人機優勢,美國懷疑這是伊朗向俄羅斯提供了巡飛彈“見證者-136”,因為普京中東行后俄伊抱團,不僅伊朗加大了對俄羅斯糧食、天然氣的采購規模,還各取所需補己之短,其中或許就存在了“提供無人機”的軍事合作。
西方媒體更是造勢,伊朗之后還將向俄羅斯提供多批彈道導彈。
于是美國再邀盟友們制裁伊朗,歐盟以“個人及實體涉嫌參與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為由制裁伊朗無人機制造商和三位高級將領。
當然,伊朗已經被制裁慣了,再來這些制裁也不痛不癢,伊朗官方出面否認了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美西方的指控沒證據。
然后美國又轉而指控朝鮮:由于俄羅斯被制裁限制,莫斯科正購買數百萬枚火箭和來自平壤的炮彈。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聲稱,據掌握的消息,朝鮮似乎向俄羅斯提供“大量”火炮彈藥以便于接下來在烏克蘭使用。但柯比沒有提供可以印證這一消息的證據。
美方認為,這是朝鮮指責西方的“霸權主義”,而為俄羅斯使用武力辯護。
烏克蘭方面發出嘲諷:在烏克蘭轉向北約標準的同時,俄羅斯正朝著朝鮮標準方向前進——“武器、政治或生活水平”。
朝鮮官方批評美方“道聽途說且毫無依據”,朝鮮并沒有相關計劃,美方散布不實言論,是為了抹黑朝鮮形象。
事實上,流傳的所謂伊朗、朝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等輿論,都是出自西方媒體報道,并沒有得到以上三國確認。
美國的猜測
至于為什么美國要指控伊朗、朝鮮?
伊朗、朝鮮兩國都與俄羅斯有同病相憐之心,在美國的制裁施壓下,互相展開了合作,如俄羅斯與伊朗展開能源、糧食、武備互補合作,而俄羅斯與朝鮮,則在時隔兩年后恢復鐵路運輸,首趟列車運送的是純種馬,下一批則是向朝鮮供應藥品。
美國造勢使國際輿論對伊朗、朝鮮兩國造成壓力,以迫使兩國自保而與俄羅斯保持距離,或是使西方國家如歐盟等發起制裁。
由于美國國內已經出現了多方面的短缺,美國“由己及人”:烏克蘭尚且由這么多國家進行支援,憑什么俄羅斯還能堅持?美國認為,出口管制和制裁正在影響俄羅斯軍用,所以背后必然有同謀。
但美國試圖帶動輿論施壓對俄羅斯友好的國家,卻雙標地故意遺忘自己不斷地往烏克蘭運送武器延長戰爭,甚至是拜登忙于中期選舉前的準備,還不忘游說其他國家補上。
朝鮮官方回應美國的指責稱:一顆沒賣,但我有權賣。(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