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德總理今天來了,就要讓他明白,美逼歐盟與中國沖突的目的

導讀我很早就斷言過,美國挑起俄烏沖突的目的并不單純,最終是沖著中國來的。最近接連出現兩個硬性證據。證據一:美國政府近期拋出的所謂《國家...

我很早就斷言過,美國挑起俄烏沖突的目的并不單純,最終是沖著中國來的。最近接連出現兩個硬性證據。

證據一:美國政府近期拋出的所謂《國家安全戰略》毫不諱言:“我們將有效力地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競爭,這是唯一 一個既有意圖,也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同時約束一個危險的俄羅斯。”由此不難得出結論:美國這部《國家安全戰略》就是一部“與中國競爭戰略”;中國是“唯一”的競爭對手,俄羅斯只是一個需要約束的危險分子。

證據二:據彭博社報道,在與歐洲盟友接觸時,美國官員提出從對俄羅斯的制裁機制中吸取經驗教訓。這一議題是在討論美歐于12月5日舉行的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議程的背景下提出的。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斯聲稱,對俄制裁可能作為西方對付中國的一個模式。他近日宣稱將與盟國達成協議,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制造設備。美國商務部禁止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芯片和生產芯片設備的軟件、硬件及零部件,預計歐洲也可能加入這些限制措施中。俄媒對此發文稱:“美國逼歐盟卷入與中國沖突,想同時削弱世界兩大力量中心。”

關于證據一,我于10月31日在“秦安戰略”發了一篇萬字長文《美國所謂〈國家安全戰略〉就是一部與中國競爭戰略》,請網友參閱。今天著重談證據二。

證據二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埃斯特維斯那句“對俄制裁可能作為西方對付中國的一個模式”,這不就是我曾在文章中說過的那句“美國在中國復制俄美博弈模式”的同義語嗎?俄文一針見血指出美國想逼歐洲卷入美國與中國的沖突,拜登逼歐洲卷入美俄博弈的成功顯然鼓動了美國政客的野心。

美國挑起俄烏沖突之后,就有趁熱打鐵的想法,想把中國拖入戰局。美國采用雙管齊下的策略,一面逼中國表態譴責俄羅斯甚至逼中國加入美國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如果成功則等于完全破壞掉中俄戰略伙伴關系,以便于美國先俄后中各個擊破。如果失敗,則美國政府就把中國說成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幫兇”,它就可以以此為由帶領盟國像圍剿俄羅斯一樣圍剿中國。另一面,加緊升高臺海戰爭風險,逼臺灣扮演亞洲烏克蘭。如果這一手成功,美國就在中國復制俄烏模式,攪動起亞洲戰爭風云,像砸爛歐洲那樣砸爛亞洲。

這一切都被中國一 一化解。于是美國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赤裸裸地逼向歐洲。要歐盟加入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芯片和生產芯片設備的軟件、硬件及零部件的行列。這次歐洲會聽話嗎?歐盟大概率會對美國虛與委蛇。不過,美國在歐盟安插了足夠的代理人,馮德萊恩就是其中之一,她不遺余力地替美國說話,全然不顧歐盟各國的利益。歐盟最終被裹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中國有自己的對策——深入細致地做歐盟的思想工作。

德總理朔爾茨4號訪華,據說還率領了一個龐大的經濟團隊,對歐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大事件,也是中國對歐做工作的切入點。我在較早的一篇文章《聽說德總理朔爾茨要訪華,中國有話不妨直說》中表明了我的觀點:解決歐洲面臨的經濟困局,首先應該解決歐洲如何實現獨立自主的問題。不是獨立于中國經濟,而是獨立于美國政治!歐盟做了美國全方位絞殺俄羅斯的急先鋒的角色,不斷推出對俄的嚴厲制裁。這些制裁反噬歐盟,這才是歐洲出現能源危機和經濟困局的根本原因。

中國要讓朔爾茨真正明白,如果歐盟要聽美國的話,要像圍剿俄羅斯那樣跟著美國圍剿中國,歐盟會死得更快更徹底。歐盟要拯救自己,唯一的路徑就是與中國合作,還需誠心合作,三心二意都不行。在圍剿俄羅斯的問題上,歐盟應該審時度勢,盡快抽身,加入到中國的勸和促談的行列中來。

歐洲內部事實上已經存在兩個陣營,一個是美國長期培植起來的代理人陣營,出賣歐洲國家的利益,死心塌地地維護美國利益,自愿充當美國霸權的走狗,以馮德萊恩等為代表。一個是有心推動歐盟自主的陣營,以默克爾和馬克龍為代表。朔爾茨缺乏默克爾的政治遠見與魄力,容易被第一個陣營的人裹挾,也受到其國內親美綠黨的掣肘。他這次訪華算是一次勇敢的行動,頂住了來自美國及其在歐盟的代理人的巨大壓力。朔爾茨對中國的認識也是很模糊的,政治上不可能掙脫美國政府給他套上的價值觀鎖鏈。但既然他來了,還是應該鼓勵他。

要肯定他這一次的勇敢,可以在經濟合作上給他提供一些使他可以在德國和歐盟說得起話的資本,讓歐盟國家看到朔爾茨訪華獲得的利益。如果能使朔爾茨回去后能主動推動恢復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那就說明中國利用朔爾茨訪華做歐盟工作的成效顯著。

總之,要讓朔爾茨明白跟著美國走下去是死路一條。還要讓朔爾茨明白,中國只愿意與有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對象談合作,否則沒有意義。

注: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臺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