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或淵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或淵視點”,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戰爭是矛盾的最高形式,也是最容易判斷矛盾的一個標志,但不是唯一。
很多時候,矛盾的爆發或是以一種更具有隱蔽性的方式展開,而這種潛移默化的推進方式危害性更大。
等到你把戰爭當成矛盾唯一標志再去做尋求對策,一切都已經晚了。
近期,一些事件以一種非巧合的方式匯聚在一起,表明目前中美博弈已進入一個短兵相接階段,不管中方如何的真誠地釋放善意,美國對中國的外圍進攻已經展開......
近日,很多境內外媒體都突然曝出一則消息。
在今年8月份,美國海岸警衛隊公然在東太平洋水域,南美厄瓜多爾附近的公海水域準備強行對一支來自中國的捕魚船隊進行武裝搜查。
據相關細節披露,當時一艘來自中國的船隊正在相關水域正常通行,美國一艘隸屬海岸警衛隊的武裝船只抵近中國船隊喊話要求接受“檢查”,在被拒絕后準備強行對中國船隊進行登船檢查。
中國漁船不允許美方的非法登船行動,雙方一度形成對峙,最后有中國漁船90度轉彎對逼近的美國海岸警衛隊船只進行驅離。最后雙方分別駛離相關海區。
打開地圖,南美厄瓜多爾海域已接近赤道了,距離美國數千公里,況且還是公海,美國竟然派出國內海岸警衛隊來對中國漁船進行騷擾。
可以判斷美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上就是美國的一個威脅,今天可以強登漁船,明天就可以為難我們的遠洋商船、能源運輸船。
第二件事情是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之一的加拿大要求三家中國公司剝離在加拿大的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資產。
11月3日,加拿大工業部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盛澤鋰業國際有限公司及及Zangge Mining lnvestment(Chengdu)
Co Ltd等三家中國公司剝離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
以上幾家公司投資加拿大的礦產項目多集中在鋰礦業務,而“巧合”的是,就在上述幾家公司被要求剝離相關業務資產時,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鋰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正對外表示,將全面推進鈉離子、全固態、無稀有金屬電池技術布局。
眾所周知,除了華為的通信服務建設技術,近年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領域無論是重要配套鋰電池項目還是整車制造也同樣取得了快速發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今年9月中國碳酸鋰進口達1.25萬噸,同比增長250%。
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批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崛起使中國極可能在全球汽車制造領域彎道超車,完成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布局。
所以,可以看出,作為美國的核心盟友,同為盎格魯撒克遜一族的加拿大此時突然出臺這種非市場性的限制措施就是在配合美國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科技制造業的發展。
第三件事,繼在10月8日宣布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限制后,美國已經正式要求日本也要跟隨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限制。
而毫無懸念的是日本方面已經表示,在接到美國的提議后,政府內部已經開展相關協調,討論采取的限制措施。
對此,我外事部門發言人在11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進行了回應。
發言人指出:希望其它國家從本國利益和國際社會根本利益出發,獨立自主作出正確判斷。美國一再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封鎖和打壓,脅迫盟友參與對華經濟遏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以上幾件事再加上美國近期操縱的美韓軍演在朝鮮半島制造的緊張局勢;對臺軍售、合作生產武器、籌建武器庫,強迫臺積電遷美等都表明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已經不再只是一種戰略計劃,而是已經在付諸實踐,美國正在外圍發起對中國的進攻。
表面上,雖然美國在10月28日及31日分別由大使伯恩斯與國務卿布林肯分別與我方進行了通話與會面,但這些根本不代表美國的任何善意,或者根本就是美國為外圍的“攻勢”進行的一種掩護。
因為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對于“善意”的判斷原則一定不是聽對方說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
以此原則衡量,美國的說一套做一套,甚至用虛假的說一套來掩蓋危險的做一套的做法昭然若揭。
現在的中美博弈已經明顯處在一個“內松外緊”的演化過程中,所以也相信很多人也就能理解了我們至上而下的可能讓人感覺有些跳躍的布局。
所以,目前只有丟掉幻想,準備戰斗!
很佩服兩年前金燦榮教授說過的一句話:
今日的中國為什么不能投降?因為西方連跪的位置都沒留給你。
最后還是提醒那些仍然無知、麻木地贊美美國空氣好、美國月亮圓的舔美、媚外的無論什么階層的人。無論你是有了綠卡還是真正成為美國公民,只要你沒有本事把一臉的黃皮膚改成白皮膚就沒有美國人把你當美國人。
因為美國人對美國人的狹義定義是白皮膚的盎格魯撒克遜的美國人,是不會公平給你任何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