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德國總理朔爾茨將率領陣容龐大的政商代表團訪問中國。就在啟程的前夕,朔爾茨對德中關系的未來發展明確表態,他在強調兩國關系重要性的同時,再次重申了德國決不能與中國脫鉤的堅定立場,并且親自撰文向德國輿論和民眾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德國總理朔爾茨)
今年是中德兩國建交50周年,兩國關系在2014年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近幾年隨著美國企圖制造東西方對立的新冷戰態勢,中德關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德國內部出現了與中國脫鉤的刺耳聲音。在當前世界局勢動蕩之際,朔爾茨即將開啟就任德國總理之后的首次訪華之旅。啟程之前,朔爾茨親自在德國媒體撰文詳解此次出訪,顯示了他對德中關系的高度重視。據了解,朔爾茨此次訪華除了討論雙方關系的國際問題外還率領一個豪華企業代表團,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阿迪達斯、大眾、寶馬、西門子、德意志銀行以及復必泰新冠疫苗生產商BioNTech等企業的CEO,涵蓋了中德合作的各個領域。
(德國總理朔爾茨)
朔爾茨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署名文章稱,現在距離前任總理默克爾訪華已經過去了三年。在這段時間里,無論是歐洲還是東亞,乃至中德關系,面臨的挑戰和風險都在增加。由于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因素,世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際秩序、糧食和能源供應、經濟和物價都受到了影響。在這種新變化下,“一切照舊”不再可能,直接對話變得至關重要,因此才會選擇訪華。
朔爾茨強調,當今世界正在朝著多極化發展,德國的目標是與所有相關國家建立和擴大伙伴關系。德國在冷戰期間曾經歷過痛苦的分裂,所以現在對看到新的冷戰式的陣營集團對立沒有興趣。中國將在未來的世界舞臺上扮演關鍵角色,這也證明一些人呼吁鼓勵中國是行不通的,更不能證明中國會尋求霸權主導地位。中國仍然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商業和貿易伙伴,德國不想與中國脫鉤,唯有合作才能使中國、德國和歐洲共同受益。德媒評論稱,朔爾茨此番表態直接把話說透了,那就是這個世界越不太平,歐洲和德國越不能與中國脫鉤。
(朔爾茨與美國總統拜登)
眾所周知,美國自挑起俄烏沖突以后,就想在亞太地區拉著一眾盟友對中國實施圍堵,企圖像制裁俄羅斯一樣將中國踢出西方的經濟體系,不少歐洲國家都響應美國的政策,不斷叫囂對話脫鉤。在德國內部,對話鷹派和脫鉤派也在不斷向朔爾茨施壓,尤其是在德國執政聯盟內部有著重要影響的綠黨,不斷釋放錯誤的對華言論,聲稱要擺脫對華依賴。朔爾茨在重壓之下的對華政策也在搖擺不定。然而隨著世界格局以及全球經濟的劇烈動蕩,朔爾茨最終也看清了現實,那就是只有堅定地發展對華友好合作關系,才能幫助德國擺脫困境。因此朔爾茨也一改此前的模糊政策,希望成為新冠疫情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G7集團領導人,排除美國的干擾,主動改善對華關系。
(資料圖:德國前總理默克爾)
而最終下定決心的朔爾茨,在德國聯合政府的決策中也在重新奪回主導權,并在制訂對華政策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國政府內部,以朔爾茨為代表的與華合作派,跟綠黨代表的對華鷹派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公開化的地步,雙方最終誰能占上風,將決定德國接下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會采取何種對華政策。
現在,朔爾茨終于表現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應有的果斷。在前不久中國企業收購漢堡港碼頭股份的問題上,綠黨方面施加了空前的政治壓力,并且設置了對中企進行嚴格審查等障礙,企圖攪黃這項雙邊合作,甚至歐盟高官都以所謂擔心泄露商業機密為由,要求朔爾茨取消這項合作。然而朔爾茨最終力排眾議,在訪華前親自拍板敲定了這項合作。歐洲媒體普遍預計,朔爾茨將以首度訪華為契機,恢復默克爾時代的中德友好關系和經貿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朔爾茨訪華前也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了溝通。馬克龍曾提出想要和朔爾茨一起訪華以示團結,并表示不能通過相互競爭經濟利益來分裂歐洲國家,然而這一提議被朔爾茨拒絕了。不過外媒表示,馬克龍也將在朔爾茨之后訪問中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朔爾茨)
對于中國來說,盡管德國和法國的主流觀點仍然是加強對華合作,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與歐洲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比如東歐和中歐國家,因為美國正在以這些國家為突破口,利用這些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心理,慫恿和迫使他們疏遠與俄羅斯關系友好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