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沙特,就要撕破臉皮,沙特王儲向中國,發出了明確的信號

導讀自冷戰時期開始,沙特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但近期在歐佩克+集體石油減產一事上,兩國卻鬧得很不愉快。更讓美國擔憂的是,沙特與...

自冷戰時期開始,沙特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但近期在歐佩克+集體石油減產一事上,兩國卻鬧得很不愉快。更讓美國擔憂的是,沙特與中國的雙邊關系也在良好發展,美國在中東的地位極有可能不保。

據專業能源網站“oilprice”報道,雖然在美沙兩國就要撕破臉皮之際,沙特王儲薩勒曼依舊表示,美國是新全球秩序中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向中國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重申了此前對中國作出的承諾,即沙特將是中國“最可靠的石油合作伙伴和供應商”。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甚至表示:在未來5年乃至50年中,確保中國的石油供應,將是該公司持久性的重要任務。對于沙特與中國深化合作一事,美國政界現在普遍認為,這是自1945年現代美沙關系開始以來,美沙關系中最大的變數。

但從美國與沙特此前的交往看,兩國關系走到現在的地步其實是必然的。表面上看,美國一直將沙特視為其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但兩國關系早已出現裂痕。以“民主燈塔”自居的美國,一直對沙特的國家體制與內部的部分政策指手畫腳,沙特民眾對于美國的印象也較為負面。特別是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拜登不斷提及卡舒吉案,甚至宣稱沙特是一個應該“被唾棄的國家”,引起了沙特上下的集體不滿。在拜登上臺后,雙邊關系也一直沒有好轉。

拜登與沙特王儲薩勒曼

此外,美國選擇沙特作為自己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沙特的石油資源,但隨著國際石油市場局勢的不斷變化,雙方在能源問題上的分歧也越來越大。首先,美國在頁巖油革命后成為了能源出口大國,對沙特領導的歐佩克+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其次,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油價飛漲,美國和歐洲都陷入了能源危機之中,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越發嚴重。對于美歐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油價,緩解本國壓力,并防止普京政府從高油價中獲益。而這自然需要歐佩克+增產石油。但對于沙特等國來說,石油是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油價上漲有助于其出口創匯、緩解財政壓力,因此不愿意增產石油。這才有了這次因歐佩克+減產造成的雙邊關系惡化。

再加上從奧巴馬時期到現在,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反復橫跳;美國不顧中東多國反對執意從阿富汗撤軍;沙特拒絕與以色列建交;拜登政府上臺后立刻暫停對沙特軍售等諸多安全上的因素,沙特與美國在“石油換安全”基礎上,建立起的伙伴關系已經難以為繼,兩國的離心早已不可避免。

圖注:美軍部署在沙特蘇丹王子基地的“愛國者”導彈

而沙特在此時選擇加深與中國的合作,也是有著其必然性。從能源貿易的角度上說,雖然中國一直堅持能源進口多元化,從諸多國家進口能源,但沙特在我國的能源體系中的地位仍舊十分重要,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亞國家,都很難徹底超越沙特。

再加上我國本身是一個缺油少氣的國家,石油和天然氣極為依賴進口,沙特與我國在能源領域不會出現糾紛,只會逐漸深化合作。

在此情況下,沙特現在呈現出了一種,經濟上主要與中國合作,能源上與俄羅斯同進退,只在安全上保持與美國往來的姿態。而沙特選擇繼續與美國在安全領域合作,主要與伊朗有關。

受宗教、歷史遺留問題等諸多問題影響,自1979年以來,作為中東兩強的沙特與伊朗關系一直較為緊張,也門內戰也一直被視為是兩國的一場代理人戰爭。

近日,美媒還放出消息稱,沙特政府消息人士稱,在國內不穩定的情況下,伊朗有可能對沙特發起襲擊,轉移矛盾。但在美方此前叫囂要從沙特撤出“愛國者”防御系統的背景下,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存疑。

圖注:伊朗導彈部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沙關系按現在的走勢發展下去,沙特很有可能在安全領域也加強與我國的合作。畢竟,我國與沙特也有著良好的軍事合作的基礎,沙特軍方也裝備了不少我國制造的武器,如果美國撤出“愛國者”,我國的紅旗-9P也可以滿足沙特的防衛需求。更重要的是,在伊朗加入上合組織,且與我國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后,我國可以通過與雙方都較為良好的關系,居中調解矛盾。

從沙特的動作上可以看出,隨著全球逐步走向多極化,現在大部分國家,都不愿意在中美俄等幾極間選邊站隊,美國原本在中東推行的雙邊關系模式已不再適用。在此情況下,像沙特一樣,選擇轉向東方的中東國家無疑會越來越多。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