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開幕前,鶻鷹戰機傳出最新消息,上艦服役已刻不容緩

導讀隨著國產五代機殲20大量服役,中國空軍已經進入了隱身戰機時代。隨著殲20頻繁出鏡,許多人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國其實還有一款與之極為不同的...

隨著國產五代機殲20大量服役,中國空軍已經進入了隱身戰機時代。隨著殲20頻繁出鏡,許多人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國其實還有一款與之極為不同的隱身戰斗機,那就是沈飛的FC-31“鶻鷹”。

而今年恰恰就是FC-31首飛10周年,同時適逢珠海航展即將開幕之際,沈飛方面也向外界公布了FC-31研發時的一些細節。

圖注:FC-31“鶻鷹”

近日,沈飛內部人士在接受《中國航空報》采訪時透露,在FC-31的研發過程中,相關部門在工作模式上進行了創新,設計、制造等工作幾乎同時進行,極大縮短了研制時間。使得這款飛機從開始全面設計到第一架原型機首飛,一共只用了13個月的時間。創下了我國軍機研制速度的紀錄。

眾所周知,飛機的研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特別是應用了大量先進技術的五代機,在研制上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以全球首款五代機F-22為例,美國軍方提出“高級戰術戰斗機”的項目需求是在1981年,但直到1986年,美國航空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曼才分別拿出了YF-22和YF-23原型機,在YF-22項目勝出后,洛·馬又經過了長時間的驗證研發,才在1997年讓F-22進行了首飛,2005年,F-22才正式服役,整個研制歷時近20年。即便有了F-22的經驗,美國后來的F-35項目也同樣耗費了很長的時間。

圖注:F35(上)和F22(下)

因此,FC31的速度不光創下了國內紀錄,在全球范圍內其實也是罕見的。這也預示著,我國在軍機研發和改進速度上其實已經不落后于西方,我國航空工業與西方的差距正在急速縮小。

不過,在短短13個月便完成首飛后,FC-31卻一直沒能正式加入解放軍戰斗序列,這是由于作為一款中型戰機,FC-31無法滿足空軍對于空優戰機的部分需要、殲16等其他機型又占據了沈飛的產能。但這款戰機的后續研發改進工作其實一直沒有停止。時至今日,FC-31的各項技術應該已經趨于成熟。而FC-31未來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是作為艦載機使用,二是作為外貿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先說艦載機領域,雖然四代機仍是當今主流的艦載戰斗機,但美英等國正在推進F-35系列戰機上艦。其中,專門的艦載機型號F-35C已于今年早些時候首次進行實戰部署,跟隨“林肯”號航母戰斗群在亞太地區執行任務。

垂直起降型的F-35B也已成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主力艦載機,并且由于可以在兩棲攻擊艦上起降,這一型號的F-35受到了日本等眾多國家的青睞。因此,我國的五代機上艦刻不容緩。而對比我國的兩款五代機,作為雙發重戰的殲20在重量等方面很難滿足航母起降的要求,更加小巧靈活的FC-31無疑是當前更佳的選擇,而且隨著斗爭形勢的加劇以及新一代航母的下水,鶻鷹的上艦服役已經是刻不容緩。

圖注:作為雙發重型戰斗機的殲20不適合作為艦載機使用

再說外貿領域,由于五代機的研制技術要求很高,瑞典等有能力研制四代機的國家,已無力完成五代機的研發。目前,全球已完成五代機研制的就只有中美俄三國。雖說美國的F-35戰機已經搶先進入了國際市場,受到了許多美國盟友的青睞。但國際軍購市場受政治因素影響極深,許多國家根本就拿不到美制戰斗機,在此情況下,中俄無疑就成為了這些國家唯一的選擇。

而在我國已有殲20大量服役,FC-31技術也已趨于成熟的情況下,俄羅斯在外貿領域也已處于劣勢。目前,俄羅斯準備向國際市場主推的蘇75戰機還在研制階段,距離完成首飛還有一段路要走,整個研制工作起碼要進行數年。

圖注:蘇75“將死”

因此,俄方目前只有蘇57一款戰機能夠推向國際市場,但蘇57的產能本就不高,滿足自身需求就已十分困難。再加上俄軍在烏克蘭前線損失了不少蘇35、蘇34等現役主力機型,使得俄方需要先填補損失,無法增加蘇57的產能。在此情況下,俄航天工業部門基本已經放棄了向潛在用戶推銷蘇57戰機。

這就使得,只要我國正式將FC-31推向國際市場,這款戰機就將成為F-35最大的競爭對手,快速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進入飛機換代期,FC-31極有可能憑借更加便宜的價格,戰勝動輒一架8000多萬美元的F-35,從美國手中搶到不少訂單。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沈飛這次放出有關FC-31研發的信息,除了是這款戰機首飛十周年,還正好趕上了即將舉行的珠海航展。這極有可能預示著,在此次航展上,將有關于FC-31的喜訊傳出。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