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危機后,西方對俄羅斯海陸空運輸進行全方位封鎖,導致其供應鏈趨于崩潰邊緣。常規物流路線被斬斷,普京唯一的出路就是加速“向東看”。那么作為俄歐洲部分與遠東之間最短的海上路線,北方海航道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消息,俄羅斯零售商巨頭公司近期計劃,利用北海航線從中國到圣彼得堡運輸貨物。如果該條路線可行性很高,這家俄企計劃將在2023年加大貨運量。
【裝載該貨物的破冰船將航行30天左右】
對于俄羅斯企業而言,這確實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畢竟西方幾輪制裁砸下來,已經把俄航運貿易逼進死角,沖突初期,馬士基、赫伯羅特、地中海航運等全球航運巨頭,就已齊刷刷把俄拉進黑名單,歐洲國家更是陸續對俄羅斯領空進行關閉。俄羅斯商人很是絕望,因為大批貨物進不來,也出不去。
幸好西方不亮東方亮,現在大部分俄企已經把北海航線當成了“救命稻草”。畢竟北海航道完全位于俄羅斯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內,一旦發展起來可以擺脫西方設下的“貿易桎梏”。普京最近也頗有借此航道破局的意思,宣布想投入1.8萬億盧布大力搞此航線的基建。
【俄政府列出了150多項發展這條運輸動脈的行動】
不過話說到這問題就來了,既然這條航道作用這么大,莫斯科怎么才回過神來全力發展呢?
首先是現實層面問題,主要是投入這條航線建設相當“燒錢”。一年有365天,東北航道的通航時間卻少得可憐,只有短短四個月。要想冬季航行,必須制造昂貴的冰級船開路,然而這還只是前期成本。若要保證通道安全穩定運營,勢必要修港口、搞通訊、建設衛星基礎設施等等,說白了就是純純往里砸錢,這對于俄羅斯的國庫可是個不小的挑戰。
同時,就算俄羅斯熱情高漲,幾家巨頭集運公司積極性卻極低。因為北極航線運輸過程存在的風險尚無法評估,融冰問題就像一枚定時炸彈,沒人知道它何時“爆炸”,大家都害怕有潛在的石油污染和碰撞事故,所以干脆就不加入了。
【破冰船建造費用高昂】
不過對普京而言,現實因素下定決心也是能克服掉的,真正阻擋俄羅斯推動北方海航線建設的,還是那根深蒂固的西方情結。
多年來,俄致力于跟歐洲往來貿易,本質就是想融入歐洲,所以通往東歐平原的路線才是俄羅斯目光瞄準之地,遠東地區位居其后,這也注定了北方海航線發展節奏緩慢。再一個,跟繁榮的歐洲相比,遠東地區發展水平層次不齊,所以說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層次上,其對俄羅斯的誘惑力都不夠大。
【俄羅斯地處歐亞大陸間】
然而風云詭譎的國際局勢說變就變。俄烏沖突打破了歐俄貿易平衡,在歐洲大陸紛紛遠離俄羅斯,也加速了普京“戰略東轉”計劃。
前陣子普京批準一項北海航道發展計劃,至2035年俄羅斯豪擲1.8萬億盧布,將對該航道的礦藏開發、破冰船隊等方方面面投資,還計劃在2024 年通過該路線運輸的貨物量增加到每年8000萬噸,遠超現在的3500 萬噸。可以看出,遭遇西方多面圍堵的莫斯科,這次是鐵了心要把北方海航線搞起來了。
【北極航道是由兩條航道構成,面向東方的系“北方海航道”】
其實從普京最近的發言也不難看出,他已經清楚認識到,北極航線的開發對俄羅斯的意義不可估量。畢竟缺少與海岸線實力相匹配的“獨家”港口,一直是俄的痛點,歐洲勾勾手指就能將其幾個關鍵港口封鎖住,莫斯科也招架不住。不過發展位于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內的北方海航道,就可以醫好這個困擾俄數百年的癥結。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接下來的貿易“大方向”定點亞洲,單憑陸地鐵路運輸局限性太大了,承載不了現有貨量。畢竟俄原本要供給歐洲的物資也會盡數轉移到東方。所以北海航線的發展會打開俄亞合作新格局,未來不光是大宗商品,俄羅斯的能源物資也可以靠這條線運往東方,其將成為俄轉向亞洲的一把關鍵“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