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報道,就在昨日,巴基斯坦前總理伊姆蘭·汗在旁遮普省參加一場政治活動時遭不明身份的槍手襲擊,伊姆蘭·汗腳步中彈,目前已被送往醫院救治。據伊姆蘭·汗的助手稱,伊姆蘭·汗本人并無大礙,而向伊姆蘭·汗開槍的槍手卻被當場擊斃,詭異的是,巴基斯坦警方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誰當場擊斃了這名槍手。法新社還報道稱,槍手的同伙已經被警方逮捕,目前警方正在調查其向伊姆蘭·汗開槍的原因和槍手的真實身份。至于更多的細節,還需要巴基斯坦警方的進一步調查。
今年以來,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的政要遭到槍擊:七月八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前海上自衛隊隊員山上徹也用自制的霰彈槍擊中,被送往醫院后不治而亡;九月一日,一名男子掏出手槍指向阿根廷副總統克里斯蒂娜的頭部,幸好安保人員反應迅速,這才避免了慘劇的發生。而十一月三日,巴基斯坦前總理伊姆蘭·汗又在參與政治運動時被不明人員擊傷了腳部。在幾個月的時間里,竟然發生了如此多的針對各國政要的刺殺行動,這或許說明全球局勢正在逐步走向動蕩,不少國家的政治局勢開始逐步走向混亂,政治斗爭開始走向失控,社會共識逐步瓦解。
說回巴基斯坦的問題,四月,巴基斯坦議會通過不信任案,伊姆蘭·汗被迫辭職。雖然主動辭去了總理職務,不過伊姆蘭·汗仍然積極參加政治活動,試圖回到政治舞臺的中心。此次伊姆蘭·汗所參加的政治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組織其在旁遮普省的支持者,向首都伊斯蘭堡進發,要求巴基斯坦政府提前舉行大選,并解除伊姆蘭·汗五年不得參選總理的禁令。此前伊姆蘭·汗及其支持者已經發動了多次抗議活動,聲勢很大。如果這次進軍伊斯蘭堡的抗議活動成行的話,那么巴基斯坦的政局將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伊姆蘭·汗很可能會復出。既然如此,誰不想讓伊姆蘭·汗復出,那么誰就是最大的嫌疑人了。
最大的嫌疑犯自然是美國了,伊姆蘭·汗以堅決反美著稱,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阿富汗的反美勢力層出不窮,完全是美國在阿富汗濫殺無辜所致;俄烏沖突爆發后,伊姆蘭·汗堅決反對制裁俄羅斯,而且還痛斥美國不尊重他國主權;在今年四月巴基斯坦政壇動蕩之際,伊姆蘭·汗暗示這場政治風波與美國有直接關系。在伊姆蘭·汗任上,巴基斯坦還向中國購買了殲-10C戰斗機,讓巴基斯坦軍方進一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雖然巴基斯坦的歷任領導人都拒絕完全倒向美國,但是像伊姆蘭·汗這樣反美態度無比堅決的領導人,卻屬實是少見。如果伊姆蘭·汗成功復出,那么美國在巴基斯坦的勢力將難以保全。所以美國完全有動機除掉伊姆蘭·汗,更何況美國此前曾殺害、囚禁了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可謂劣跡斑斑,完全有嫌疑對伊姆蘭·汗下手。
第二大嫌疑犯則是巴基斯坦國內以謝里夫派為首的的其他政治勢力。謝里夫派是巴基斯坦政壇上的老牌政治派系,其家族中有大量人員擔任總理、部長、省長等關鍵職位。而伊姆蘭·汗卻并非傳統政治派系出身,他本是板球運動員,獲得過板球世界杯冠軍,退役后深感巴基斯坦政壇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橫行,因此才開始參選。這就決定了兩者之間存在系統性的矛盾。伊姆蘭·汗執政時,曾將前任總理、謝里夫派的領袖米安·納瓦茲·謝里夫送進了監獄,并且禁止其出任一切政府公職。謝里夫派因此對伊姆蘭·汗恨之入骨。四月,謝里夫派奪回總理寶座,可是伊姆蘭·汗仍然時刻準備發起反擊,還多次組織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因此謝里夫派中有人惡向膽邊生,對伊姆蘭·汗進行刺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總而言之,目前當地警方的調查還在繼續,本案仍是撲朔迷離,其他勢力對伊姆蘭·汗行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過此事也在提醒巴基斯坦,首先要嚴防域外大國插手巴基斯坦內政,其次要控制政治斗爭的規模和烈度。否則的話巴基斯坦將可能會遭受劇烈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