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態度軟化,向俄作出“書面保證”,普京:保留“退群”權利

導讀在當前糧食危機對世界造成嚴重沖擊的情況下,俄烏黑海糧食協議顯然是緩解的良方,然而由于美西方以及聯合國,未能保證俄羅斯在糧食協議中的...

在當前糧食危機對世界造成嚴重沖擊的情況下,俄烏黑海糧食協議顯然是緩解的良方,然而由于美西方以及聯合國,未能保證俄羅斯在糧食協議中的合法權利,甚至讓俄黑海艦隊以及運輸糧食的船只受到了打擊,俄方決定暫停履行該協議。

這引起聯合國和多國的關切,各國紛紛開始為了挽留俄羅斯而采取行動,并且取得了積極的結果。

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俄國防部宣布,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協調下,俄方已經獲得烏方不再利用糧食走廊和烏港口對俄進行軍事打擊的書面保證,因此將恢復對糧食協議的執行。

同一天,俄外交部也發布了一項聲明,表示要阻止核戰爭的發生,因為這樣的沖突不會有任何贏家,俄方一向明白這一點,因此只會在自身受到大規模打擊或生存受到威脅時,才會使用核武器用來防御,這一態度不應受到過分的解讀。

俄方強調,在當前緊張的局勢下,各方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阻止核大國之間發生沖突。

雖然說在聯合國在土耳其的協助下,成功讓“退群”的俄羅斯回心轉意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其沒有在此前一直保持沉默,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而且如果沒有土耳其從中幹旋,聯合國也不會這么容易地得到烏克蘭的“書面保證”,俄羅斯也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做出決定。

然而考慮到實際情況,烏克蘭雖然軟化態度作出了書面保證,但很可能并不那么可靠,畢竟其盟友還能在這一問題上做文章,因此在糧食協議問題上,聯合國依然需要保持重視,更何況現在其還面臨著另一重難題,那就是協議即將于19日到期。

事實上,盡管俄羅斯已經宣布恢復協議的執行,但有消息人士透露這并不意味著俄方會同意協議的延期,有關延期問題的談判仍在進程中,同時普京也強調不排除會再次“退群”,稱俄方保留再次退出黑海糧食外運協議的權利。

顯然一直以來聯合國保持沉默的態度,和美西方持續不斷地制裁限制,讓俄羅斯失去了延長協議期限的興趣,而且美西方至今都未在糧食協議框架下,完全解除對俄糧食的制裁,這就更加讓俄方沒有延長協議的意愿了。

而這樣的結果與俄羅斯“退群”幾乎沒有區別,即便俄方明確承諾會在框架外,繼續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糧食,但顯而易見糧食協議是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說聯合國必須采取行動來落實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保證俄糧食出口不會再受到限制才行,只有這樣才能讓俄方看到誠意,才有更大的可能使其繼續參加糧食協議,才能更好地緩解世界糧食危機。

至于俄外交部的聲明,很明顯是在針對當前愈發緊張的俄烏局勢,但這也包括糧食協議這部分,畢竟若不是美西方等一直在向烏克蘭提供援助,黑海糧食走廊也不會被烏軍用來向俄船艦發動打擊。

要知道眼下隨著俄烏雙方矛盾的加深,沖突也變得越來越無法預料了,再加上近期俄方還稱烏克蘭正在研制“臟彈”,美國還加快了自己在歐洲部署新型核武器的進程,這不得不讓俄方懷疑美國有在歐洲發動核戰爭的可能性,因為沒有美國的幫助,烏克蘭不可能研制“臟彈”。

正因如此,俄方才會多次強調俄羅斯沒有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意愿,但要警惕美西方的“核訛詐”。

畢竟根據事實而言,俄烏沖突的主戰場并不足以波及到美國,誰也無法保證美國不會為了一己之私就在烏克蘭點燃核沖突,更沒人能保證俄羅斯在不斷的壓迫之下不會選擇和美西方魚死網破。

要知道俄方的聲明中是有發動核反擊的前提條件的,這是一種核威懾戰略,不過美西方不應該將之只看做是威懾,事實上俄羅斯的警告,尤其是普京的警告,都需要被認真對待,因為普京不是一個會退縮的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提到了這一點。

埃爾多安表示,自己在與德總理朔爾茨進行談話時,向其說明了這一點,此外自己認為朔爾茨現在對普京的立場和態度發生了改變,其開始主張和普京尋找共同的語言。

實際上朔爾茨對普京立場發生改變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此前德前總理默克爾也有過類似的警告,而且現下歐洲正面臨的各種危機不容忽視,為了德國和歐洲的利益,朔爾茨改變立場是遲早的事。

總而言之,一天之內發生的這三件與俄羅斯有關的事表明了,隨著俄烏沖突加劇緊張,核風險也在不斷提升,歐洲必須做出抉擇,并且無論自愿與否,其最后有很大的可能性改變原有立場以尋求和平解決俄烏沖突,否則自己將會受到嚴重的反噬和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