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尼復交之后,關于臺當局前駐尼“代表”吳進木被指控“叛逃”的消息,一直在島內傳得沸沸揚揚,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臺當局終于在近日拿出了所謂的調查報告,聲稱沒有所謂的“叛逃”,事件也“查無實證”。
據悉,由于該事件觸碰到了臺當局的敏感神經,并且涉及到的爭議很大,所以一些問題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搞清楚。
據臺媒報道,臺當局駐尼加拉瓜“代表”吳進木,被指控在2021年明知“臺尼關系”生變的情況下卻隱瞞不報,反而早早為自己規劃退路,該指控的證據是,吳進木的職業履歷和其在“臺尼關系”生變期間的行為。
據了解,吳進木兩度就任臺駐尼加拉瓜“代表”,第一次是從2007年至2011年,第二次是從2017年至2021年,可以說長期的駐派經歷,讓吳進木對尼加拉瓜風土人情和政治內幕都相當了解,尼政府突然調整對外政策,吳進木不可能完全感知不到。
但在吳進木2021年11月離任后,不到一個月,尼加拉瓜就宣布與中方復交,此外尼方與臺當局斷絕關系后,并把臺當局在尼國的館舍資產轉交給了大陸方面。
對于這種劇變,有著豐富經驗的吳進木,在事前沒有向臺當局給予任何警告,事發之后,臺當局措手不及,一時之間鬧得灰頭土臉。
臺當局在反復檢討之后認為,吳進木負有最大的責任,但這時卻又發現,吳進木在辭任之后并未返臺,反而和妻子獲取了尼加拉瓜國籍,至今留在當地。
島內有人再聯想到,吳進木早在臺尼關系生變的前一年就開始請求辭職,必定早就知悉一切,其夫妻二人共獲尼國國籍也是預謀在先,只不過吳進木數度請辭之后,終于在2021年9月獲得蔡英文批準,現在已無法再追究其責任。
臺“監察委員”提交的調查報告,在陳述相關情況后,只能怪罪吳進木未能滿足民眾對其在“忠誠意識”方面的期待。報告建議,吳進木應該“婉拒”尼國國籍“以正視聽”,最后還表示,島內現行法制不足,無法對吳進木的做法進一步追責。
不難看出,這份報告的前半部分滿滿的無奈,其結束部分又十分可笑,相當于承認了外界關于“吳進木知悉一切,卻把臺當局蒙在鼓里”的說法基本上是事實,但報告強調“忠誠意識”,聲稱島內法制不健全才無法追責,就是在侮辱大眾的智商了。
臺當局天天“謀獨”,這就是不忠誠的表現,但其卻要求別人“忠誠”,豈不是自欺欺人?再者臺當局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有人反對其做法,完全符合大眾愿望,不能扣上“不忠”的帽子。
至于法制不足的說法就更荒謬了,民進黨上臺之后,一直在不停地“修法”,出臺新規,如果這樣都還嫌法制不足,那只能說明分裂集團的追隨者太少了,所以才防不勝防。
一件從去年年底就開始炒作的“叛逃”事件,直到今天才有了結果,這間接反映了該事件在島內的敏感程度,在這一事件中,臺當局最擔心的倒不是事情真相如何,而是“臺尼關系”破裂給臺當局形象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如今臺當局所謂的“邦交國”已經所剩無幾,島內輿論也一直在預測下一個拋棄臺當局的“邦交國”是誰,這給臺當局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畢竟臺當局需要國際上有幾個“邦交國”給自己吶喊助威,以證明臺灣地區“沒有被國際社會遺棄”,但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不可能干這種事。就連天天慫恿臺當局當炮灰的美國,也做不到,所以臺當局只能花大錢,買通幾個處于國際社會邊緣地帶的窮國、弱國來發聲。
臺當局也明白,這些國家愿意維持與自己的關系,完全是看在“錢”的面子上,一旦有風吹草動,這些國家隨時都可能倒戈,而所謂吳進木“叛逃”事件,變相地證實了這種猜測,因此該事件能在島內持續發酵一年時間,始終都沒有退燒。
其實臺當局這么在意自己的“邦交國”是沒有意義的,早在今年早些時候,時任我外交部副部長的樂玉成就有言在先,強調臺當局所謂的“友邦”清零是早晚的事。
大陸的這番表態,實際上也道出了一個客觀事實。
幾年之前,在當看到大陸冉冉升起的勢態后,臺當局的某些“邦交國”就有了重新選擇立場的意向,但是大陸基于對島內同胞的善意,不想對臺持續施加壓力,這才讓臺當局“邦交國”不斷倒戈的勢頭停了下來。
當然大陸的善意不是無條件的,民進黨當局如果不識相,其曾經遭遇的危險局面,還將重現。
2021年中尼復交,這充分說明了所謂“邦交國”的真正人心所向,同時這一事件,也是大陸方面對臺當局的一次小小警告,以免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現在臺當局自己也該看清形勢了,搞分裂是沒有出路的,美國靠不住,所謂的“邦交國”也靠不住,統一是大勢所趨,頑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