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即將于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召開。作為環保領域的重量級會議,此次197個成員國將有超過90位各國代表出席會議,中、美、俄等國都將參與。
近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在美國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稱,本屆大會,沒有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些大國、大型經濟體共同參與談判,全球氣候問題就談不上有解決方案。
克里又雙叒叕暗示中國開放氣候談判了,自中國關閉雙方氣候問題對話以來,這位前國務卿張口閉口不離中國和氣候問題,始終在呼吁中方不要關閉雙方氣候合作的大門,背后自然是有拜登政府的授意。
據《南華早報》報道,克里曾表示希望中方能和美方在本次氣候變化會議上舉行雙邊會晤,克里稱,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應在氣候問題上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為了盡量避開中美政治分歧,他還特意指出氣候問題對中美之間并非雙邊問題,而是具有威脅性的多邊問題。
最后,克里甚至表示,如果沒有會晤機會,美國就需要通過其他方式和中國進行氣候問題上的接觸。美方迫切的想以商談氣候問題為契機,與中方進行對話,這和前段時間拜登政府的對華態度相比,確實是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不得不說,盡管克里一廂情愿,執意推動中美拋開政治因素先談氣候合作,但很明顯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想法,不解決問題的根源矛盾,隔著墻是沒法談的。
首先,雙方氣候對話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是佩洛西不顧勸阻執意竄臺,美國官員的竄訪活動,是在赤裸裸地侵犯中國國家主權。克里這才喊了三個多月,中方為了中美關系警告美國不要竄訪這都多少年了,美國政府有真正履行過中方的承諾嗎?
一邊口頭上各種表示美方堅持“一中原則”,另一邊卻堂而皇之地派遣高官竄到臺北去談合作、談軍售。這種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政治把戲實際上代表著美國在對華關系上的一種政治邏輯,是一種完全不顧及中國利益、不尊重中方原則,始終以美國自身政治利益為核心的對華關系格局。
在美國政府這種邏輯之下下,雙方談什么都談不攏,因為美國始終對雙方合作持雙重標準,拿合作框架當成自己發號施令的工具,這在氣候問題上也是一樣的。
美國對中國發出各種呼吁,自己做到了嗎?克里對雙方氣候合作的積極態度仿佛給人一種美國官方在氣候問題上大有作為的感覺,實際上呢,說美國是個環保國家都讓人覺得有些好笑。
前總統特朗普一上臺,美國就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特朗普還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上表示“巴黎氣候協議是一個對美國非常糟糕的協議”并稱自己支持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穩固美國的能源大國地位,甚至還要加大推廣污染比重最大的煤電系統。
這一切目的都是為了避開高昂的環保改造成本,讓背后的能源資本們繼續在政治上支援自己。
拜登上臺以來,倒是三句話不離環保,但是他不斷出臺的這些所謂的環保政策,表面談環保,實際上和特朗普一樣,成了美國對別國經濟貿易打壓的流氓條款。
就拿拜登政府8月出臺的號稱“3690億美元的支出計劃用于遏制氣候變化和促進清潔能源使用”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鼓吹說該法案“將在2030年之前減少大約40%的美國排放量。”
但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環保上沒見真章,貿易保護倒是搞得一套一套的,拿環保的理由光明正大地給美國電動車站臺,弄得德韓等國均表示要“報復美國”。
從實際數據上看,美國人口只占世界4%,但消耗了世界上25%的化石資源,平均每年碳排量超60億噸,就美國這二十年來發動的各類干涉別國內政、侵犯他國主權的戰爭,美軍就排放了超過12億噸溫室氣體。
就這,美國最高法院還在裁決“美國環保局西弗吉尼亞州排放監管”案件中給超標排放的煤炭生產公司站臺,切斷了美國環保體系對這些項目的環保監管,這說明美國環保連官方監管都是問題,政府層面無法對環保形成合力政策,這還怎么搞環保。
所以正如中國對美方的回應一樣,美方首先要能兌現自己所做出的環保承諾,真正為全球環保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別的不說,西方先把對發展中國家每年1000億美元的環保援助補到位,這是發達國家應盡的責任,美國先把自己的環保事業收拾明白了,再來拉中國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