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媒威脅大陸,宣布關閉北京分社后,向臺灣派駐記者,趙立堅回應

導讀據俄通社報道,日前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總編馮侖發文表示,因該公司駐華記者勒布朗替代前任佩特里奇的工作簽證仍未得到中方審批,其將被...

據俄通社報道,日前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總編馮侖發文表示,因該公司駐華記者勒布朗替代前任佩特里奇的工作簽證仍未得到中方審批,其將被迫關閉北京分社,并讓勒布朗去往臺灣地區繼續工作兩年。

馮侖稱就勒布朗工作簽證審批一事,CBC已在過去兩年間和中國駐加官員進行多次交涉,但都沒有得到解決方案,因此為了履行繼續報道中國和東亞的承諾,CBC不得不重新尋找外駐地點,在臺灣地區派駐記者。

很明顯馮侖這番看似解釋的話,是在將CBC派人竄臺的責任全推到中國大陸頭上,將自己塑造成被逼無奈的形象。

然而實際上,CBC記者的工作簽證之所以會在長達兩年的交涉中都未獲得中方審批,問題全在加拿大這邊。

畢竟如果不是加拿大做出一些挑釁中國的事情,破壞自己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且CBC還經常報道一些與事實不符的涉華內容,往中國身上潑臟水,還不加以改正,又怎么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要知道,加拿大可是美國在北美洲最大也是最忠誠的小弟,隨著近年來美國逐漸對中國抱有越來越大的敵意,加拿大也隨之改變了自己的對華政策,與大哥美國趨于一致,甘愿做其打壓中國的馬前卒之一。

但事實上,此前加拿大與中國也是有著友好關系的,否則CBC也不會在北京開分社。

至于為什么現在中加關系到了如此惡劣的地步,以至于中方要對馮侖的交涉“冷處理”,完全是加拿大自己咎由自取的結果,因為其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而罔顧事實,順應美國的輿論將中國塑造成“敵人”和“威脅”,隨后大肆進行炒作,以謀求政治利益。

結合現實來看,加拿大會選擇以打壓中國為手段來獲取政治利益,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加拿大本身就與美國相鄰,并且思想相近,這就導致加拿大民眾極其容易受到美國“反華輿論”的煽動和影響,而為了突出所謂的“民主”,加拿大政府也需要順應這樣的情緒站到中國的對立面。

另一方面對加拿大而言,想要獲得政治利益的話,與其自己兢兢業業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后還吃力不討好,不如順應美國和民眾的心意,動動嘴皮子來詆毀中國,還不用費什么力氣。

正因如此,在所謂“共同價值觀”的影響下,加拿大一些媒體逐漸放棄了與中國的友誼,成為美國的“反華先鋒”,頻頻跟隨美國的政策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還不斷傳播炒作“中國威脅論”等謠言抹黑中國。

然而盡管如此,CBC還是要在駐華記者簽證審批一事上做文章,企圖再次給中國抹黑。

正是CBC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才使得與中國的關系越走越遠,然而其現在卻反過來污蔑中國拖延CBC記者簽證的審批,甚至還在未得到中方同意后,堂而皇之地表示要將記者派遣到臺灣地區。

要知道,在當前急劇緊張的臺海局勢下,CBC此舉無異于是拿支持“臺獨”威脅中方,這是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利益的行為。

由此可見,CBC根本無意認真 解決駐華記者簽證的問題,畢竟如果其真的有誠意的話,兩年的時間就足夠其采取行動了,不至于鬧到現在的程度。

雖然說中國一貫主張與各國都保持開放的態度,但這并不是加拿大媒體認為中國“軟弱可欺”的理由,中方不咄咄逼人,但也絕不卑躬屈膝。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明確回應表示,中方歡迎外國記者在華從事工作,但其應該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客觀真實地報道中國,為增進自己的國家與中國的關系發揮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作用。

所以既然加拿大沒有想與中國誠心保持媒體行業合作的話,也就不要期待能得到什么積極地回應了,更何況CBC還企圖拿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主權問題,作為脅迫中方的手段,如此一來非但不會解決簽證問題,甚至還可能會玩火自焚。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