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俄油被美媒指責,印度部長回擊,稱歐洲一下午買了印度4倍的量

導讀印度是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的國家之一,他們拒絕制裁俄羅斯,并依舊與俄石油公司保持貿易往來。今年10月份,俄羅斯超過沙特和伊拉克,成為...

印度是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的國家之一,他們拒絕制裁俄羅斯,并依舊與俄石油公司保持貿易往來。今年10月份,俄羅斯超過沙特和伊拉克,成為了印度最大的石油進口地。

印度大量采購俄油的舉動引起了西方的不滿,據觀察者網報道,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長普里在采訪節目中遭到了CNN的逼問。

CNN主持人安德森一上場就往印度頭上扣下了幾頂“帽子”,安德森質問普里,稱印度是否從低價俄油中賺得了高額的經濟利益,印度是否能感受到這樣做的“道德沖突”?

顯然,這是CNN故意設下的陷阱,安德森知道俄羅斯對印度打折出售了大量石油,印度也因此獲利頗豐。

因此只要普里肯定了第一個問題,安德森就能對印度進行道德批判,不過他似乎小瞧了這位印度官員。

面對安德森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指責,普里直接強勢回懟,稱安德森應該把她的目光先集中在歐洲國家身上。

普里表示,歐洲仍在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他們在一個下午的成交量就達到了印度的4倍,所以印度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對烏克蘭的道德責任。至于安德森所說的“道德沖突”,也完全是她在演播室中臆想的詞語。

普里強調,印度政府要確保自己國家13.4億人口的能源安全,這才是印度的責任所在

他們這一段針鋒相對的對話視頻被安德森放到了社交網絡上,并且還著重突出了印度所謂的“道德沖突”,顯然是想屆借助輿論的力量給印度施壓。

但現實情況卻讓CNN大跌眼鏡,因為他們低估了印度網民的“戰斗力”。

從最熱門的幾條評論看,印度網民在“道德”一事上顯得十分清醒,他們一方面指責美國,稱美國這個犯下累累罪行的國家沒有資格高舉著“道德”的旗幟

另一方面則在強調印度的獨立自主,有網友評論稱,美國應少在印度這個主權國家面前說教。不得不說,印度網友這回反駁得夠漂亮,完全有理有據,美國的虛偽面貌也被揭露得一覽無余。

不過更讓美國打臉的事情還在后面,那就是除了歐洲國家以外,連美國都在購買俄羅斯的石油,而且美國還做了妥妥的冤大頭。

據觀察者網報道,近兩日,美國發現自己在制裁俄羅斯石油資源上存在著很大的漏洞,其中最大的一個漏洞是,只要俄羅斯能源經過了他國“加工”,那就不會被納入相關制裁范圍內。

這也就為俄羅斯的能源公司留下了“操作空間”,作為俄羅斯石油領域的龍頭企業,盧克公司在海外擁有不少工廠,他們充分利用了自己在意大利西西里島上布局的煉油公司,將俄羅斯原油包裝成了“意大利原油”。

由此一來,換了個“馬甲”的俄油便能被大大方方地出口到美國市場

更有意思的是,盧克石油公司還在美國的11個州開設了加油站,也就是說美國人正在享受俄羅斯油企所提供的“一條龍”服務。

而這種局面顯然是美國政府無法接受的,但奈何意大利不愿意關停俄羅斯在西西里島開設的煉油廠,因為他們不想數千人失去工作機會。

至于盧克石油公司在美國開設的加油站,大部分也都歸屬于美國的個體,美國政府沒有理由來關停和沒收這些俄羅斯石油資源的銷售終端。

除此以外,美國方面的進一步調查顯示,埃克森·美孚這個美國石油行業的巨頭也在經銷俄油上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們購買和運輸了大量俄羅斯的原油。

而且這家公司還放出話稱,他們并沒有違反美國對俄羅斯石油的制裁規定,因為這些石油產品“完全都是從意大利進口的”,雖然大家都對實際情況心知肚明,但美國政府也依舊沒轍。

看得出來,美國對俄羅斯石油資源的制裁是失敗的,而且失敗得很徹底

雖然歐美國家一直是俄羅斯能源的主要買家,但他們發起的制裁不僅沒讓俄羅斯石油公司陷入困境,甚至還讓他們過得更加滋潤,賺的錢比之前更多更輕松。

此前俄羅斯最大的國有石油公司發布了一份關于營業情況的聲明,聲明內容顯示,雖然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能源采取了眾多制裁措施,但該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潤還逆勢增長了13%。

此外,該公司的債務還降低了近12%,這使得公司的財務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就是說,美歐算計來算計去,終究是幫俄羅斯做了嫁衣,這就是典型的自作自受,得不償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