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快重點水源工程建設 新增蓄引提水能力7.34億立方米

導讀 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專題詢問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趙紫東 王瑋)...

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專題詢問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趙紫東 王瑋)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今(14)日專題詢問市政府2021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

在會上,市水利局局長張學鋒介紹水資源管控和水源優化調配工作開展情況。

據介紹,重慶過境水資源較為豐富,但當地水資源有限,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0%。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汛期5個月水資源占全年的70%,非汛期僅占30%。75%的當地水資源分布在渝東北、渝東南“兩群”地區;主城都市區以25%的當地水資源支撐了全市65%的人口和75%的地區生產總值。工程性缺水較為突出。已建成的水源工程蓄引提水能力82億立方米,人均只有27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低于云、貴、川等周邊省份。從需求看,全市年缺水5.4億立方米,預計到2035年全市缺水約30億立方米。農村飲水總體有保障但耕地的灌溉率不高。全市3000多萬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只有1047萬畝,耕地灌溉率僅為34.6%。

張學鋒介紹,為解決面臨的季節性、結構性、工程性缺水問題,重慶開展了以下工作。

——加快重點水源工程建設,蓄引提水能力不斷提升。“十四五”以來,累計建設水源工程162座,觀景口、金佛山大型水庫分別完成竣工驗收和下閘蓄水驗收,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3億立方米,新增及恢復耕地灌溉面積17.9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6.13萬畝。藻渡、跳蹬、向陽等一批大、中型水庫爭取到國家支持,建成后將新增蓄引提水能力7.34億立方米。

——推進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水資源調配明顯增強。啟動了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并爭取納入國家重點項目,2025年全面建成后,將新增年供水量10億立方米,有效解決主城新區生產、生活用水問題,一批急用先建節點工程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已經發揮出了效益。同時,又前瞻性啟動長征渠、渝南水資源配置、川渝東北一體化等一批跨區域“聯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規劃。

——優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水管水更加有效。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制度,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開展50余個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不斷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2021年,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同比下降8%、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037提高到0.5070。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