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后才知道,家長陪讀和不陪讀,差距不止體現在高考成績上

導讀如今的家長,為了子女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可謂是不遺余力。甚至有家長把家庭教育當成了畢生的事業去經營,尤其是大考當前,放棄自己的工作,...

如今的家長,為了子女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可謂是不遺余力。甚至有家長把家庭教育當成了畢生的事業去經營,尤其是大考當前,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陪讀的家長大有人在。生怕因為自己的“自私”,耽誤了下一代的前程。

家有三娃的全職媽媽王蓉走紅后,讓很多家長萌生了辭職回家陪讀的想法。每天有充足的時間照顧孩子,早上5點起床給一家人做精致的早餐,不用再讓子女吃各種快餐和速食品,保證學生的營養均衡,一上午都是活力充沛,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自然有了保障。

此外有了全職陪讀的家長,除了時間充裕以外,也沒有了工作壓力,能用更陽光的心態,從容應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大有好處。尤其是學習壓力比較大的高中生,有了陪讀家長是不是會對成績提高有較大幫助呢?

陪讀和不陪讀的差距不止體現在高考成績上

身處大學生就業學歷內卷的大環境下,高考的重要性便更上一層樓。不光學生壓力更大了,就連家長也絲毫不敢松懈。創造一切便利條件,幫學生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和更好的學習環境。

家長張女士(化名),從兒子上高二以后就覺得自己力不從心。學校離家比較遠,每天上學和放學的時間加起來要一個多小時,生怕兒子在路上耽擱時間太長,出現閃失,也耽誤學習進度。住校又怕突然改變生活環境,學生不適應休息不好。

張女士便辭去了自己的工作,為了節省開支,只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室一廳,做起了陪讀媽媽。學著王蓉一樣,早上4、5點就起床給兒子做豐盛的早餐,然后6點多送兒子上學。白天她可以休息一下,晚上還要陪兒子學習到深夜。

畢竟兒大避母,她怕睡在一個房間影響兒子休息,便誰在客廳的沙發上。沒想到半個學期過去了,她竭盡全力的付出,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本來學習成績在中上游的兒子,成績直線下滑,情緒也非常暴躁,經常跟母親發脾氣。

張女士越小心,兒子脾氣越大,有的時候只是詢問一下功課,就會被兒子懟回來。白天替兒子收拾學習書桌,回來兒子也會大發雷霆,說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張女士如今進退兩難,不知道是不是還要繼續陪讀下去。

高中畢業后才知道,高中生到底是否需要陪讀?

教育當講究因材施教,好的教育經驗可以借鑒,家長切忌不要生搬硬套,陪讀也是如此。有的學生自律性很強,家長就更應該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更適合的學習方式和環境,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才有利于提高效率。

有的學生即使自律性較差,需要家長適當的引導和鞭策,家長也不能一直在守在旁邊,給學生帶來更大壓迫感,還是要盡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青春期的學生內心敏感。看到家長為了自己連工作都放棄了,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

有些家長也是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等到學生高中畢業后才后知后覺,不應該自己單方面決定是否要陪讀。而是應該尊重學生的意愿,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陪讀。比起可口的飯菜,他們更希望看到積極的家長,和自由的空氣。

家長不要覺得學生年紀小不懂事,就不考慮學生的意見,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學生有任何反抗,家長都會拿出殺手锏:“我為你好!”學生也無法反駁。

家庭和睦,學生才能安心學習。學生天天不開心,自然容易引發厭學情緒。家長用力過猛,反而會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有的學生甚至一氣之下,報了一所離家很遠的省外高校,除了要生活費很少跟家長說話。畢業后也很少回家,家長后悔也來不及了。

寫在最后

關心則亂是很多家長容易陷入的誤區,不同的視角做出的決定可謂是大相徑庭。無論是文化課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離不開因材施教,尤其是青春期的學生,家長首先要做到尊重,讓學生學會為自己的學業負責,才能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家長愛子心切可以理解,卻要把力氣用在刀刃上。過度插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反而經常會事與愿違。家長應該從小就讓學生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自己解決不了再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各自絢爛總比一起焦慮好得多。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高中生是否需要陪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頭條創作挑戰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