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發展,感染人數持續增加,部分群眾突然“中招”后難免有些慌亂,特別是家里有“一老一小”的、沒有儲備藥物的,更是會著急上火。此時,一個又一個 “平谷好鄰居”站了出來,有藥的送藥,有菜的送菜,主動把自家的存貨貢獻出來給鄰居救急,成為冬日里照耀人心的一道暖陽。
“家里面的老人不會網上下單,怎么辦?”“如果菜不夠我家有白菜,都是大娃娃菜心。來15層拿。”“我家有冬瓜,拿去,整個的。”……一個網格群,一段鄰里情。在平谷區大興莊鎮如歌家園社區,這個名叫“小微”的“線上之家”每天都在傳遞著愛心與關懷,讓每一位“家庭份子”感受著濃濃的暖意。
12月1日上午,如歌家園社區一戶居民家里發生漏水問題,還沒等物業上門,鄰居們就在群里先支招了:“電閘先關了!”“需要幫忙不?”“別著急上火,估計是天冷水管崩了。”……有人說住進樓房就自動絕緣了,沒有了農村老家的親情,對門住著都不說話,一個個防盜門成了人與人之間隔離的屏障。但是在如歌家園社區第三網格1群,每天都能看到這些溫暖又有力量的對話。一場疫情,讓大家重新定義了鄰里關系,也讓社區居民更加團結。
疫情無情人有情,曾經在電梯里相逢不相識的鄰居們,如今在群里相互溝通相互傾訴,為大家加油鼓勁。當有人埋怨物資配送慢時,會有鄰居們幫忙解釋、勸導。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們都日夜不休連軸轉,超負荷工作,有時候網格群里信息回復的不及時,也會有暖心的鄰居們站出來傳遞正能量,號召大家理解包容和支持居委會工作。
這樣的事每天都在如歌家園社區第三網格群里上演,也在平谷區每一個網格群里發生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個人都了不起,沖鋒在前的“大白”是戰士,辛苦付出的社區工作者是戰士,廣大居民群眾也是戰士,大家成了親密的戰友,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鼓勵。這是抗疫中的點滴,是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也是每個人親身經歷的感動和幸福。
據了解,平谷區在做好物資保供的同時,也向全區居民發出了“守望相助 做平谷好鄰居”的號召。其中提到,由于疫情的快速擴散蔓延,一些藥品仍有短缺情況,雖然相關方面正在加大保障供應,但有些緊張狀況還處在逐步緩解階段。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為解“燃眉之急”,倡議有條件的鄰里、備藥多的人家,搭把手、助把力,慷慨施以援手,給予需要的人最大幫助,這也是為緩解全市藥品、醫療資源緊張問題出力。
鄰里守望心連心,社區和諧一家親。相信在大家的團結一致下,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趙婷婷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