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 成宏彬
江浙逛吃一圈,現在就想去閩南一帶小而美的城市悠閑度日。正糾結時,就被這位攝影師朋友放出的絕美圖給震撼到了。它就是位于閩東沿海的——寧德霞浦。
霞浦,地處福建省東北部,臺灣海峽西北岸。一聽名字就是個景色絕美的海洋大縣。
@圖蟲創意 魏懷山
@圖蟲創意 jin-lq
這里,一切離自然很近。在505公里的曲折海岸線上,夕陽徹照漫天云彩,灘涂綻放著金光,這座神奇海域讓人心生向往。
多次上榜《國家地理》,被譽為“國際灘涂攝影勝地” , 名頭響當當。
@閩聲文化
即使是休漁期,霞浦的鮮味也并未間斷。
作為中國海帶之鄉,海帶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還多。大黃魚的老家,國內唯一大黃魚內灣性產卵場在這里生根發芽。
@文旅霞浦
除了景美鮮味濃,這兒竟暗藏一個美食王國。
曾登《早餐中國》的閩南糊、必吃的三沙三絕、鮮到炸裂的海蠣餅、咸甜可口的地瓜杯、一口入魂的糊湯、肉粽......更別提讓人欲罷不能的各式灘涂海鮮了。
交通便利,寧德高鐵25min!福州過去才1小時出頭,杭州也有高鐵直達。周末挑個好天氣去再合適不過啦。
01
短短1.5公里的“府前路”
整個霞浦的美食精髓都在這了!
/糊湯/
糊湯是霞浦早餐之首,也承載著不少霞浦人兒時的回憶。
口感接近泉州的面線糊,但材料卻大有不同。米粉為主,輔以蝦米、肉片等,再加入特級魚露制成,吃起來滑嫩爽口,很有當地特色。
當地人也喜歡用糊湯配肉包。一碗糊湯+一個肉包,就是地道的霞浦味。
@抓住小肉丸
制作方法是先燒水,加入裹了淀粉的肉片,再將新鮮的米粉放入鍋中。倒入淀粉,用勺子順時針攪動。
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一些蝦米、鴨腸、香菇、魚干等,使得層次豐富,味道更鮮。最后加入調味品與點睛之筆的“魚露”,就算大功告成。
/東門頭包子糊湯/
大眾點評@Momo_Lee
這家店是地道的老字號,開了幾十年。聽說在霞浦的朋友,讀初中時會經常來這家吃。
24小時全天營業,可以隨時隨地開啟糊湯快樂!
大眾點評@貓三三
與其他店不同的是,這家店的糊湯線條會更長一些。還會加入蔥油提鮮,入口是海鮮獨有的鮮甜,米粉爽滑,好吃極了。
除此之外,東門的肉皮湯也值得一試,筍絲鴨血炸肉皮大放光彩,再配上油條,簡直爽快。
@《早餐中國》
《早餐中國》的一道閩南糊,讓阿球對霞浦這座小城有了獨特的向往。它不僅是三沙小吃的好吃擔當,也承載了不少外地人深深的鄉愁。
/閩南糊/
@《早餐中國》
關于閩南糊,阿球還找到這樣的一段歷史——
在清朝康熙年間,霞浦三沙迎來了第一批閩南人“漳浦漁民”。漁民們討海來到三沙后,發現三沙港漁業資源豐富,便經常駕船到此捕魚、避風,隨后閩南沿海各地的漁民陸續在三沙定居下來,所以閩南糊也成為了霞浦三沙的一道特色早餐。
@《早餐中國》
阿球稱它為“包山包海大雜燴”,蝦仁、肉丁、海貝、香菇等極具鮮味的食材,一同入鍋炒制,加水成湯。
地瓜粉加鹽調制成濃稠狀,加入鍋中一起翻炒,直到顏色呈透明狀。
大眾點評@怪獸歪
炒制好的閩南糊看似很雜,但吃一口就是山珍海味的鮮美。
墨魚芹菜蝦仁香菇滿滿的料,臨近炒好時還會添加豬油提香,來上一份快意十足。
/三沙三絕/
@文旅霞浦
在霞浦當地,三沙魚丸、肉燕、肉粽統稱為“三沙三絕”。
這里的魚丸用的都是新鮮捕撈的馬鮫魚手工制成。豬腿肉+現熬蔥油+食鹽醬油,作為餡料,而后下鍋蒸熟。
趁熱吃一口,魚香與肉香完美融合,鮮甜的肉質直接在口中迸發,可以說是人間絕味。
@文旅霞浦
三沙魚丸則是用鰻魚、馬鮫魚、鯊魚肉制成,比普通的魚丸更具彈性,入口鮮香四溢,越吃越停不下來。
@果子
肉燕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是福建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
看起來像餛飩。但要比餛飩皮薄一些,餡料選用瘦后腿,在紅薯淀粉的加持下,讓口感更具嚼勁。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霞浦的肉燕一定要配上當地的紫菜。入口肉燕Q彈爽滑滋味足,搭配上紫菜的鮮甜,用來做早餐再合適不過。
@文旅霞浦
霞浦的肉粽必須嘗試。
與閩南地區其他肉粽相比,這兒的肉粽餡料用的是腌制好的蛋,糯米里面也會加入鮮茴香。
入口就是一個軟糯鮮香,還帶有淡淡的茴香香氣,很是清爽。內里的肉基本上都是純瘦肉,所以吃起來一點也不油膩。
/三沙肉粽/
大眾點評@purpurpurpur
敢拿當地小吃當店名,看來也有兩把刷子。開店二十年屹立不倒,靠一枚肉粽收獲粉絲無數。
老板娘祖輩都是三沙人,這肉粽的手藝是從奶奶手上傳承下來。因為主打三沙肉粽,阿球首推就是它。入口質地不會太軟也不很干,軟軟糯糯米香十足。
大眾點評@貧民窟少女
中間包裹著腌制好的瘦肉,吃起來不油膩,還能吃到茴香的清爽,感覺一口氣能炫完三個。還可以手動加一點店里的花生醬,吃起來又是別樣風味。
/海鮮炒米粉/
@文旅霞浦
海鮮炒米粉是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以手工米粉為主,先將米粉泡軟,在放入鍋中大火翻炒。配料也很豐富,還可以加入當即新鮮食材,香菇、卷心菜、豬肉、胡蘿卜等。
無論是作為早餐還是宵夜,都是一道好味。
/老薛地瓜杯/
@可愛
被央視點名的地瓜杯,可是阿球來霞浦最期待的美食之一。原料就是番薯,因形狀像杯子,于是得名地瓜杯。
霞浦府前街的一個地瓜杯小攤很出名。沒有店鋪,因為老板姓薛,所以時間久了,大家就稱這里為老薛地瓜杯。2塊錢一個,主打一個便宜好吃。
@文旅霞浦
制作過程相當講究:先將番薯洗凈去皮上鍋蒸,壓制成泥狀,再加入適當的雞蛋、香油、淀粉得佐料攪拌直至Q彈富有韌性。
隨后將地瓜團捏成碗裝再包入餡料,最后放進鋪好箬葉的蒸籠里蒸熟即可。
@#渣
剛出鍋的地瓜杯色澤金黃極為誘人,入口Q彈十足,還散發著箬葉的香氣。
餡料以豬肉為主,所以吃起來咸甜咸甜,讓人欲罷不能。還有當地特色小吃米餃,值得一試。
02
山海之旅,海鮮天堂
“鮮”味一年四季不停歇!
@寧德文旅
霞浦縣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資源,獨特的地理優勢,讓這里的海鮮既有淡水魚的鮮甜,又有海魚的肥美。
而一道紅燒大黃魚,就是霞浦人飯桌上的一道靈魂之菜。
黃花魚,當地人也稱它為大黃魚。別看它相貌平平,可是魚類中的極品。自明清以來黃花魚就是供奉朝廷的貢品。
@寧德文旅
制作方法上霞浦人偏愛紅燒。將新鮮的大黃魚剖殺后清洗干凈,抹上鹽,在魚肚內放入生姜生抽黃酒腌制去腥備用。
起鍋燒熱油,腌制好的魚往里一丟,炸制金黃。這時蔥姜蒜炒出香味,放入白糖黃酒提鮮,大火收汁即可。
有些老饕還會在收尾階段,用湯汁反復浸潤魚身,確保魚肉鮮嫩入味。
@愛攝江湖
作為中國“中國紫菜之鄉”、“中國海帶之鄉”,霞浦可謂是休漁期海味最濃的小城之一。
每到六七月份,這里的就是海帶大豐收季, 在灘涂上你還能看到漁民們曬海帶的場景。
@90后情侶生活小札記
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霞浦的海帶口感滑嫩軟糯,鮮美無比。夏日的一道涼拌海帶絲最受當地人歡迎。
除此之外,還有皮皮蝦、生蠔、海參、露螺、紅螺、花螺、梭子蟹、鮑魚、淡菜......種類多到數不勝數。
/舌尖上的海鮮(總店)/
環境清新干凈,座位也蠻多。上菜很快,菜品端上桌感覺鮮氣直沖大腦。
特色大黃魚是必點,清蒸要比紅燒更好吃,魚肉新鮮細嫩,一口入魂。
生焗鮑魚哥個頭大,肉質Q彈有嚼勁。除此之外蒜蓉生蠔、紅燒海參、油炸跳跳魚、蟶子花蛤都不錯。
/漁鋪·海鮮私廚(太康路店)/
這家店是本地人推薦的,環境像西餐廳,味道確實不錯。
大眾點評@失敗軍
漁浦灘涂海三鮮一看就讓人食欲滿滿。大蝦鮑魚扇貝花蛤,食材多。底料豐富超入味,淡淡的沙茶味很讓人上癮,感覺一個人可以干完三碗米飯。
大眾點評@珈名
海上巖石野佛手雖然肉質不多,但真的很鮮。魚餃透明鮮亮,內里魚肉細嫩,一口下去絕對爆汁。
手工鼓汁芋方酥,沒想到做海鮮的地方甜品也能如此好吃。入口芋泥軟糯細膩,不會過分甜膩,吃完咸口的海鮮來一份這個剛好。
@文旅霞浦
作為福建省海岸線最長、島礁最多、灘涂最廣的沿海縣,這幾年霞浦收獲title無數,名頭響當當。
擁有“中國最美灘涂”;享譽世界的海上日出海岸灘涂攝影享譽世界;2022美麗中國首選旅游目的地......置身此地,風景變幻美不勝收。
三沙鎮,全國著名的漁場所在地,曲折的海岸線與絕美灘涂是標志景象。
這里的漁民與海洋共生,遠遠望去頗有一番山水田園景象。超火的“花竹日出”以及落日溶金的景象在這里都能看到。
/楊家溪榕楓公園/
@圖蟲創意 卓偉
楊家溪又名九鯉溪,位于水門畬族鄉楊家溪村,素有”閩東小武夷“之稱。
這里山清水秀,竹排漂流。必去的榕楓公園就藏身其中,無數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就為一睹天然百年大榕樹群的風采。
@圖蟲創意 老朱哥
陽光穿過茂密的榕樹群投下耶穌般的神秘光束。群霧繚繞,農夫牽牛,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簡直是現實版的綠野仙蹤。
/半月里/
@一顆檸檬
半月里是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位于霞浦縣的溪南鎮。
因村莊形如月牙,因此得名”半月里“。是目前國內保存畬族歷史文化遺產最完整的村落之一。
@米漢堡
村落不大,憑感覺隨意走走就能發現不少美好。比如村頭的百年老榕樹,就是半月里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