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來京真難。
01
北京高碑店,東四環外的一棟寫字樓,一家新開的青年旅舍悄悄將50元/晚的床位漲到了68元,但這不是重點,在美團上,這家旅舍赫然掛上了18-35歲的標簽。
住在這里的一位41歲旅客劉正則開始收拾行李,他有點不舍得這面沿著京通快速路往西就能看到高樓林立CBD的那扇窗。
卸去白天的疲憊,只有到了晚上,看著那邊繁星點點的燈光,劉正則才感覺北京是個繁華的都市。
這個暑期,他奔波在國貿及周邊大樓,那里的生活與他有關,但好像又關系不大。
歷經輾轉,劉正則只是想找個“湊合睡覺”的地方,他最后落腳在了一個十里河老舊小區里的青年旅舍,“這間印象最差,進屋就很濃重腳臭味,硬體真的很舊很破,老板也不做修復翻新,好在沒有年齡限制。”
北京多家青年旅舍拒絕接待35歲以上住客的消息,再次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對35歲這個年齡焦慮的討論。
近日,據上游新聞報道,北京的多家青年旅行社拒絕35歲以上旅客入住。
一名化名李先生的旅客稱,他好不容易在網上找到一家沒有備注年齡要求的,對方卻在電話中又提了這個條件,稱年齡大的住客爬上青旅二層的床不安全。
他感到十分不解,稱自己還能做50個俯臥撐,跑5公里,“翻2米的墻也可以,怎么就危險了呢?”
他的話在中國網上引起了共鳴。有網民稱,原以為35歲只是難找工作,現在看來,連便宜旅店都住不了了。還有網民總結:“35歲是中國人一生中最困難的一年。”
一些青年旅舍拒絕“35+”的中年人,坐地起價的快捷酒店又讓本已捉襟見肘的中年人錢包“失血”。
最近幾天,準備去北京出差的卓文紅發現,漢庭、如家、速8等快捷酒店價格普漲,地段較好的已經漲到800元以上。他感嘆:“這個價格在上海都能住到四星級了,廣州甚至能住五星。”
感受到北京快捷酒店價格上漲的,還有計劃親子出游的趙建國一家。
7月12日,她告訴旅界,他和家人計劃下周去北京旅游,想預定故宮附近的一家如家酒店,本以為300多元就能訂到,結果已經漲到了600多元,住4晚就得花超2400元。
2023年上半年已經過去,暑期也已經過半。
在酒店行業業內人士看來,這段時間應該是春節旺季的價格回落期,但目前的酒店價格卻在不斷走高。
有媒體統計,在今年五一北京酒店漲價排行榜中,如家、漢庭、錦江之星等經濟型酒店名列前茅,其中不乏價格翻四五倍。
青旅難容,經濟型酒店高不可攀,北京酒店開始讓中年人望而生畏。
02
35歲門檻,在社會已討論了一段時間。
之所以每次有相關新聞都能激發爭議,不僅因為35歲的年齡限制存在于生活的各方面,更因為三年疫情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壓力增加,這道年齡的門檻,變得更為打眼。
這樣的焦慮情緒,在疫情三年、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顯得更嚴重。去年以來,多家互聯網公司爆出裁員消息。
以騰訊為例,從去年到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已裁員一萬余人。其中47歲的騰訊技術專家黃希彤被裁員的新聞在3月沖上熱搜。網民感慨,黃希彤作為高級技術專家也被裁員,看來年齡已是硬標準了。
如今,原本“親民”的青年旅舍開始拒絕“35+”,難免令網民情緒失衡。
另一層面來看,十四億人的首都,有著龐大的酒店供給,但經濟型酒店卻在萎縮,留給緊縮銀根的來京中年人選擇已經不多。
談到為何喜歡青旅而不是通州馬駒橋一帶的平價長租房或者快捷酒店,劉正則認為除了經濟上的考量,自己本是“沒根”的人。
他向旅界直言,出來賺錢是一方面,“有一種志同道合叫驢友,有一種社交叫青旅社交。住青旅的大都是喜歡旅行的人,思想開放,見識廣闊,大家五湖四海匯聚一室,志趣相投,唾沫橫飛,火花四濺,總有講也講不完的故事。”
現在因為年齡限制,沒法入住一些有特色的青年旅舍,劉正則總覺得忙碌的人生缺了點什么。
對于北京多家青年旅行社的“35+”硬性規定,有些網友覺得,青旅的定位本就是面向年輕人,年齡大了與年輕人之間可能存在代溝,不僅交流困難,生活習慣也不同,共同居住可能會帶來不適。
如影隨形的是,當青旅的大門對“35+”中年人徐徐關閉時,快捷酒店一時半會也很難看到降價趨勢。
首先,親子家庭被壓抑了3年的赴京研學需求,在放開后出現井噴,且礙于假期有限,被迫扎堆出行,導致2023暑期北京酒店入住率和收入漲勢迅猛。
除了一窩蜂式出游,“報復性出差”也來了:今年春季開始,商旅用戶頻繁前往北京,導致今年3月北京酒店平均漲幅領跑全國。
財通證券也在研報中提到,近期商旅需求超預期修復,京滬等城市滿房數量、RevPAR超2019年同期,酒店數據表現亮眼,主要因今年經濟活動回暖、大型會議會展需求大幅釋放且排期有所提前。中高端占比提升、行業供不應求下推動酒店量價齊升,帶來業績向上彈性。
“來北京一定要帶夠銀子,才不會人來了沒地方住。”趙建國自嘲道。
03
卓文紅這次來京出差還留了個心眼,順便物色下有沒有能讓自己“留下”的工作。
“北京機會多,萬一有合適的呢?”卓文紅表示。
卓文紅說,過去他常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寫關于北京的文章。比如天通苑,有人說是亞洲最大的社區,或者望京,一個又現代也不乏煙火氣的街區。
但來北京后,他幾乎沒被這座城市吸引過“我真的來了,才感覺和他們寫的并不一樣。雖然我是從小地方過來的,但感覺北京還是和我想象中的都市感差太遠了,并不是那種繁華而光怪陸離的感覺。”
除此之外,令人肉疼的酒店價格,也迫使卓文紅不敢在北京長時間駐留,公司出差報銷標準400元,為了住舒服點,他每晚還要搭上近一半的差旅費用。
卓文紅也關注到北京青年旅舍“拒絕35+”這個話題,他苦笑道,“原本真的想過把青年旅舍當成最后的陣地,現在看來沒趕上末班車。”
在酒店從業人士看來,如今價格上漲已是行業共識。
昨日,北京朝陽門一家全季酒店相關負責人告訴旅界,今年暑期,不光我們漲價,周邊的酒店都漲瘋了。
“從4月開始,來北京出差、旅游的人就多了起來,市區四環內酒店的價格都漲了。”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酒店一共有180間房,去年有時入住率也就20%,今年客人多了起來,差不多每天都是滿房。
客流增多,價格也翻倍。旅界了解到,進入7月,這家全季酒店的門市標價超過900元/晚。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同期月,當時酒店間夜價格還停留在不到300元/晚。
事實上,不僅僅是快捷酒店,不少北京核心商圈的中高端酒店平均房價漲幅更猛。據攜程數據,2023年暑期期間北京酒店均價同比2022年增長59%,同比2019年增長51%。
拋開硬性政策不談,北京酒店的消費價格較3年前已經發生較大變化,這注定會篩選掉一部分價格敏感性群體。
劉正則形容自己的生活如同一個搖搖晃晃的不倒翁。有時候他很想離開北京,離開這座甚至連青年旅舍都不歡迎中年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