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醫藥物資供應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表示,根據專家預測,廣州市疫情將在2023年1月上旬達到高峰。因此,廣州市正加強醫療資源儲備,提升救治能力,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疫情高峰。
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隨著各地疫情高峰的即將來臨,當下的工作重點轉向了“保健康、防重癥”。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科學預測和研判,以及在科學預測、研判基礎之上的各種周密準備。
廣州疫情將達到峰值,這是來自專家的一個科學判斷。它意味著重癥患者可能增加,也意味著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和藥品等物資供給將進一步承壓。如何平穩度峰,12月18日召開的廣東省委常委會提出了三方面要求,即在“治”“保”“備”上下更大功夫。
在“治”上下更大功夫,就需要加大對各類救治資源擴容的投入力度,既要努力完善三級診治網,也要加大推廣互聯網診療服務力度,通過醫療資源統籌調度來保障新冠患者治療和正常醫療需求。
在“保”上下更大功夫,就需要支持指導企業擴大防疫物資、藥品、檢測試劑等產能,保障包括醫療機構在內的相關重點行業重點崗位正常運轉。
在“備”上下更大功夫,就需要壓實屬地主體責任,加強各類物資儲備,同時細致做好春運出行各項安排。
而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披露了應對疫情達峰的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或立足于提升診療能力,或立足于全力做好醫務人員和藥品物資調配。
發布會透露,廣州實施了發熱門診倍增計劃,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100%開設發熱門診,接下來,還會根據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必要時可將三級醫院普通門診轉化為發熱門診,屆時預計日最大接診能力可達16.1萬人次;在應對重癥方面,實施了ICU重癥救治床位倍增計劃,預期12月20日可實現ICU重癥救治床位從455張增加到1385張;同時積極推動互聯網醫院線上開診,有效緩解線下診療壓力。
而針對重點人群,廣州也擬定了詳細計劃。廣州將老年人、孕婦和兒童以及全市7個涉農區作為疫情防控中保健康、防重癥的重點,一方面全面完善“重點人群健康狀況數據庫”,做到重點人群底數清、情況實、責任明,另一方面通過分區包干、下沉巡診、遠程協作,與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對口聯系,暢通雙向轉診機制,為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提供有力保障。
對照之下不難發現,廣州市的這些措施正是嚴格按照廣東省委的要求而部署。
確保平穩度峰,做好各類準備之外,力爭延波削峰也十分重要。實際上,面對無法避免的達峰,近日,各地都表示要盡力拉平感染曲線、推后峰值。拉平曲線,是指在感染人群概率大致確定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將感染時間軸延長,這樣單位周期內的感染人數就會減少,感染概率也就會得到稀釋。推后峰值的意義則在于,由于峰值到來的時間延后了,減少居民重癥乃至病亡的概率就越大。
因此,對每一個市民來說,所謂“早陽早好”的論調并不科學,當下做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仍然十分重要。這既是在降低自己感染的概率,也是在為社會平穩度峰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