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左琳 通訊員 楊帥)“申請人分36期給付被申請人郭某2022年1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工資59367.07元”……近日,在北京市豐臺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經過工會調解員耐心細致的調解,15件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成功,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和區工會工作人員共同見證了雙方當事人代表“握手言和”。
近日,在北京市豐臺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15件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成功。圖源: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據了解,該批案件共涉勞動者15人,涉及薪資報酬65萬余元。當事人雙方對欠發工資的基本事實無爭議,且簽訂過分期支付協議,但由于公司業績不佳,未能按時給付,雙方經仲裁后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法官調查發現,涉案三原告均系某為知名品牌設計生產包裝盒的民營企業的關聯公司,用工人數近200人,其法定代表人在全國共有21家關聯公司。目前,該企業的關聯公司拖欠勞動者薪資的潛在糾紛尚有30余件,其中近20件已進入仲裁程序。因此,法院對于本次批量案件的處理,對后續糾紛化解具有典型示范效應。
為切實做好糾紛的訴源治理,最大化保護好勞動者和民營企業雙方合法權益,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在訴前與被告公司充分溝通,引導被告形成愿意拿出部分資金先行解決部分問題的初步調解意向。
后經當事人同意,立案庭啟動“工會+法院”訴前調解工作機制,并將訴前摸排的案件情況、調解意愿等形成訴前工作報告隨案移送至調解組織,使其能夠快速精準開展調解工作。在區工會的進一步調解下,這15個案件被成功調解,同時,區工會第一時間與立案速裁團隊進行線上訴調對接,固定了調解結果,贏得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認可。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表示,該批案件的成功化解是豐臺法院“工會+法院”勞動爭議多元解紛機制的又一成功實踐。今后,法院將繼續與區總工會密切協作,進一步用足用好“工會+法院”訴前調解工作機制,努力為勞動者和用工單位打造矛盾糾紛的“終點站”,助力轄區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