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發放“防疫包”,織密重點人群防護網

導讀日前,有江蘇常州網友曬出自己收到的抗疫藥品包,引來不少人羨慕。當地官方發布稱,將為全市“一老一幼”和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免費發放“健...

日前,有江蘇常州網友曬出自己收到的抗疫藥品包,引來不少人羨慕。當地官方發布稱,將為全市“一老一幼”和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免費發放“健康愛心包”并進行防疫科普講座,“為重點人群織密防護網”。

防疫藥品派發的消息,這幾天密集出現在社交平臺:有市民將之前囤的一盒體溫計散發給鄰居;有藥房把退燒藥剪成小包裝、免費發給市民;還有人開著私家車在城市里沿途為有需要者提供退燒藥??而江蘇常州的這一波好評操作,明顯的區別則是為特殊人群發送防護物資,是社會公共服務的政府行為。

民間的互助令人動容,特別是借助短視頻的傳播讓更多人的心里頓生太多暖意,并且也在激勵著更多的人站出來行善舉、解燃眉。而常州官方的這一舉措,其意義則在于通過既有的成熟社會管理機制,主動介入優化防疫服務,在讓人羨慕別人拿到救急退燒藥的同時,對自身能否享受到相應服務、獲得必要幫助抱有更多期待。

三年疫情,每一個城市都可能遭遇不止一次病毒的侵擾,而地方的應對也逐漸變得成熟,社會疫情防控的網格化管理也從中得到磨煉。優化疫情防控“20+10”措施的推出,將有效防控的側重做了調整。

在此背景下,社會公共服務層面對優化措施的貫徹,也必然不會是毫無痕跡的悄然退場,完全有能力繼續根據城市防疫工作的進展做出對應。蘇州市姑蘇區,在日前將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樣點改造成了“發熱診療站”,為居民提供一站式就醫服務,核酸采樣亭的“變身”就是個很好的示范。

事實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也在部署農村地區對“兩節”期間返鄉人員的醫療保險工作時明確提及,“有條件地區”可將相應藥品、抗原試劑盒配置儲備為治療康復健康套餐包,向農村重癥高風險人員和重點人群發放。

不是只有農村地區才缺少口罩、抗原試劑和退燒藥等防護物品,常州此番將發放防護物資的范圍圈定在“一老一幼”和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不管哪一類,顯然都在對此有迫切需求的范疇,而政府職能在此處的及時補位,可以很好地緩解市民對于物資緊缺的憂慮,也能夠用行動寬慰“以后只能靠自己”的某種憂慮。

政府之于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因其職能的完備與常設,使得包括物資調配、供應都有民間無法比擬的優勢。哪怕不是免費派送,就是籌集物資公開提供方便的購買渠道,也會讓人對“買得到、不會缺”心里有底:12月19日,廣州醫藥物資供應新聞發布會披露,抗原檢測試劑方面日產能超1000萬人份,抗病毒類口服液日產能超300萬支,廣藥集團旗下的21家藥品生產企業也正在滿負荷生產。此外,自19日起,南京市將每日持續向市場投放退燒藥200萬片,每個顧客限6粒,憑身份證購買。應該說,緩解公眾買藥難,需要地方政府多想辦法,多多作為。

優化防控措施后的政府作為,可以有更多發揮自身優勢、挖掘各自潛能的自選動作,這也可能會成為地方治理能力、形象的點滴積累,更會是居民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的其中一個細微環節。政府有為,社會才不慌。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