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新京報訊(記者 左琳 通訊員 邢昊)為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堅定法治信仰,近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右安門法庭法官...
新京報訊(記者 左琳 通訊員 邢昊)為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堅定法治信仰,近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右安門法庭法官沈雙雙應右安門街道司法所邀請,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小學的師生開展主題為“法律守護成長”的線上法律講座,并就校園安全等法律問題進行講解,140余名師生參加活動。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右安門法庭法官沈雙雙為學生授課。圖源: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課程中,沈雙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未成年人法律主體資格的內容進行了講授,介紹了民法中的“人”包括哪些類型、民法中的自然人有什么特征、民法中的小學生有什么獨特之處、小學生是否可以獨立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等內容。
她表示,小學生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需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法律責任。但是,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承擔責任,應當從小牢固樹立“每個人都要為自身行為承擔責任”的意識。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右安門法庭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法律十進”活動的重要體現,通過及時響應轄區普法教育的司法需求,發揮司法審判的服務保障作用,讓法治成為引導學生向善向好發展的“護航者”。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