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從廣東珠海到四川成都,“白蕉海鱸”跨越1500多公里,千里奔赴,向成都送上廣東“鮮味”。12月19日,“白蕉海鱸‘鮮’亮全國”——成都站品鑒活動在中國餐飲百強品牌老房子·華粹元年食府舉行。
“白蕉海鱸‘鮮’亮全國”——成都站品鑒活動
活動通過川菜名廚的烹飪秀、現場交流分享等形式感受珠海白蕉海鱸的獨特魅力,推動白蕉海鱸進入更廣闊的消費市場,讓“白蕉海鱸”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家常菜”蛻變成火爆全國的“網紅魚”。
活動邀請川菜名廚現場演繹“川味”白蕉海鱸,還有當地餐飲協會代表、采購商代表、網紅美食大咖以及眾多媒體來到品鑒會現場,一起探尋白蕉海鱸的“鮮”嫩“川”香。同時,珠海斗門方面特別推介了商機無限的“年魚”經濟以及預制菜產業。
白蕉海鱸一桌菜“川味”演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宋代文人范仲淹曾以這樣的詩句贊美鱸魚。
得天獨厚自然環境成就了聞名遐邇的“白蕉海鱸”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位于珠江入海口,西江多條支流在這里與海水交匯,形成獨特的咸淡水地帶。得天獨厚的地理和生態環境以及適宜的海水溫度,成就了聞名遐邇的“白蕉海鱸”。在眾多海味中,海鱸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鮮美佳肴,肉質嫩滑,營養豐富,引得不少食客為它著迷。
這道“鮮”味遇上“川”味又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品鑒會宴席上,從前菜、湯品、主菜再到點心,口味清鮮醇濃并重。川菜講究一菜一味,百菜百格,名廚將白蕉海鱸搭配其他川味食材,既保持了白蕉海鱸的“鮮”,也賦予了白蕉海鱸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
川菜名廚的烹飪秀
成都十佳餐廳老房子餐飲集團CEO熊江華表示:河流在賦予四川富庶生活的同時,也給予四川人同等富庶的河鮮美食文化,對食客來說,本地的時令魚常有,千里之外的鮮味,反倒是難得。白蕉海鱸在成都是一款非常有市場廣闊前景的食材,值得推薦。
“珠海斗門的白蕉海鱸肉質緊密且爽脆,鮮嫩且清甜”,川菜大師張翔對白蕉海鱸這味食材也是稱贊不絕,“無論是哪個菜系的廚師,都能蒸出最好吃的清蒸海鱸,這是當地人最地道的吃法。但海鱸又豈止清蒸一個做法,這味食材可稱為百變食材,可以和其他食材相結合,做出新花樣。”
多方聚力產銷對接賣好“年魚”
讓美味更有心意!廣東打造“年魚經濟”一石激起萬重浪,一尾尾“塘頭鮮”踴躍加入“年魚”陣容。白蕉海鱸在“年魚經濟”新賽道中游在前列,珠海斗門正是“年魚經濟”的策源地。
3200米高空下的白蕉海鱸養殖基地
耕海萬頃,養海萬年。在有著悠久漁業發展史的珠海,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領域協同發展,催生出漫長豐富的產業鏈條。其中,以珠海斗門為主要養殖區,歷經40多年的發展歷程,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海鱸生產基地。斗門作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09年,“白蕉海鱸”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廣東水產業第一個全國地理標志產品,還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品質優,產業強,為白蕉海鱸走向全國提供了強大背書。
成都作為西部重鎮,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依托和內陸開放的前沿地帶,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節點、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2019年成都餐飲收入超過北京、上海,僅次于廣州位居全國第二。以成都為品鑒會的重要一站,也必然會給白蕉海鱸增添風采。
珠海市斗門生態農業園管理委員會與老房子餐飲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在品鑒會上,珠海市斗門生態農業園管理委員會與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四川省火鍋協會、“中國百強餐飲”、“成都十佳餐飲名店”——老房子餐飲集團等多家餐飲品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構建白蕉海鱸供貨交易鏈條,加強鱸魚預制菜新品研發和市場推廣,合力共建名廚交流平臺,積極助力“年魚”經濟發展。
東西部攜手做大斗門預制菜產業
2021年,珠海市斗門區白蕉海鱸養殖產量15.6萬噸,約占全省產量70%,全國產量50%,全產業鏈總產值已達170億元,珠海市更是先后被評為“中國海鱸之都”和“中國海鱸預制菜之都”。
隨著上游養殖業的發展,以海鱸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也加緊布局,加工規模不斷提升。近兩年,斗門海鱸年加工量約4萬噸,成為全國最大海鱸加工基地,為海鱸預制菜產業提供了競爭優勢。
預制菜產業園標準廠房已啟動建設
在推介會上,珠海市斗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斗門生態農業園常務副主任李叢介紹說,斗門將以核心區為重點,不斷壯大現代農業與食品工業產業集群。計劃兩年內持續引進20個以上優質產業項目,導入產業投資50億元,達到生產總值100億元以上。同時,繼續籌劃組織企業參加國內有影響力的農業、食品展會,擴大名特優新品、生態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到2025年,爭取增加10個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到2030年,預制菜產業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建成高標準、高品質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宜居宜游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最終打造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預制菜產業園。
12月底,珠海將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李叢說,誠摯邀請各位蒞臨共建共享“年魚經濟”。希望各大成都餐飲頭部企業到斗門預制菜產業園投資、交流合作。
采寫:南都記者李潔瓊
本文圖片由斗門融媒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