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十年|“邊緣城市”亳州怎樣當好長三角“特長生”?

導讀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地處皖、豫、蘇、魯四省交界。遠在七千多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說起亳州...

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地處皖、豫、蘇、魯四省交界。遠在七千多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說起亳州,首先要從它的城市名稱說起,這個由高字頭和宅字底組成的“亳”字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生僻字。很多人會把“亳(bó)州”讀作“毫(háo)州”。事實上“亳”與“毫”雖然只差一筆,但其含義卻差之千里,翻開現代漢語詞典,對于亳字的解釋很簡單:亳州,地名,在安徽。

這可能也是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獨有的無奈。以至于原產自當地的古井貢酒在各大電視臺播放的廣告上都會特別標注亳(bó)字的拼音,以幫助更多的朋友建立起對這座城市的準確認知。

亳州城市新貌 本文圖片均由亳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2000年,地級亳州市建立。2019年,這座年輕的城市正式加入長三角“朋友圈”,亳州發展遇上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區域內較為“邊緣”的地理位置,遠離長三角傳統中心城市和交通發展滯后等“痛點”,也使亳州承接產業轉移和經濟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過去十年,亳州GDP總量實現跨越式增長,2021年實現1972.7億元,是2012年的2.4倍,連續跨越11個百億臺階,由全省第11位升至第9位,年均增長8.6%,居皖北六市第1位。

皖北地區是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的“短中之短”,身處其中的亳州是如何發揮好“特長生”的優勢,在皖北地區全面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走在前列的?

富民強市的亳州“良方”

但凡到訪亳州的人,一定會去中藥材大市場看看。秋日的一個工作日上午,位于亳州城南的中國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熙熙攘攘,這里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每年400多億元的交易額占到中國同類市場交易總額的45%。

1800多年前,“神醫”華佗在亳州開辟第一塊藥圃,為亳州種下了中醫藥文化的“種子”,這份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也為亳州積蓄了任何地方都無可比擬的顯著優勢。

從最初“藥販子”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販賣中藥,到近十年基本形成了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制造、中藥顆粒劑生產、中藥流通、中藥科研和中藥文化傳播等全產業鏈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一家又一家中醫藥企業在亳州這片彌漫著藥香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中國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交易現場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亳州充分發揮現代中醫藥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組織濟人藥業、協和成藥業等重點藥企,開足馬力生產抗疫用藥疏風解毒膠囊和銀花防感湯(亳州2號方),大量支援省內外的兄弟城市,由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研發的疏風解毒膠囊還以制劑形式在德國等歐盟國家銷售,為全球抗疫阻擊戰貢獻了“亳藥”力量。

中醫藥產業背后是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往前一步則是一片火熱的中醫藥康養。

隨著近年來養生風潮的流行,“保溫杯泡枸杞”已不再是中老年人代名詞,也成了當下年輕人的潮流選擇。

在亳州,作為藥用草本植物的花草茶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花草茶具有消火養顏、調理氣血、養生舒緩壓力等功效。和歷史悠久的幾大名茶不同,功效眾多、口味多樣的花草茶更像是為今天的年輕人而生。

通過電商的助力,亳州產的花草茶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熱捧,不僅女性消費者愛喝,也獲得了很多男性茶友的青睞。

江蘇南京市民儲建超告訴澎湃新聞,他經常會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花草茶。多次網購后他發現平臺上銷量和好評數占據前列的花草茶賣家基本上都來自于安徽亳州,這讓他對這座之前并不熟悉的城市產生了興趣。

“在網上我了解到亳州是華佗故里、藥材之鄉,還在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現在養生文化非常火,亳州的發展可以抓緊這一機遇。”儲建超說。

養生文化是中藥材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亳州花草茶在助力年輕群體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讓更多80、90后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中醫藥文化。

譙城花草茶直播帶貨現場

“全國每賣出10包花草茶,其中就有亳州的7包。”安徽養中和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朝陽介紹,從2016年進軍花草茶領域至今,依靠亳州花草茶產業優勢和電商平臺銷售途徑,公司年銷售額已突破3000萬元。

曾被視為現代中醫藥產業“副產品”的花草茶在亳州被培育成了“大網紅”,一舉成長為年產值達40億元產值的行業新秀。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亳州市花草茶企業有1000多家,占全國花草茶企業的70%以上,注冊商標超過3000個,擁有200余個花草茶品種,年寄遞業務量由2018年的3500萬件上升到2021年的1.35億件,并連續三年被國家郵政局評為“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示范項目”。

延長長板樹立招牌

一體化并不追求區域發展的均質,在區域內各城市間有著密切聯系的情況下,發展落差的存在更有助于各地優勢互補。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主打中醫藥牌的亳州究竟有著怎樣的底氣?

澎湃新聞從亳州市發改委了解到,當前亳州全市現代中醫藥產值達1500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擁有藥品生產許可企業216家,全國知名及醫藥百強企業70家落戶于此。

今天的亳州,已經形成了“千家藥企、十萬藥商、百萬藥農、千億級市場”的產業態勢。中醫藥不僅是亳州富民強市的首位度支柱產業,亦是當地藏富于民、推動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徑。

亳州的中藥市場不止于“大”。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飲品生產基地,是安徽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安徽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中19次提到亳州,提出支持亳州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制定、推廣、使用中藥材規格等級標準。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一旦有了中藥材規格等級標準,將再次提高“亳藥”在中藥材專業市場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01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亳州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中醫藥之都”的目標,賦予了亳州中醫藥產業發展新的歷史使命。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和安徽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均明確提出支持亳州建設“世界中醫藥之都”。

亳州十萬畝連片芍藥花海

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不僅要有完整的產業鏈,加強中醫藥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名院”、創建“名科”、培養“名醫”,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也是應有之義。

面對中醫藥領域高素質、專業性人才和科研創新能力與日俱增的需求,為構建中醫藥產業人才“高地”,去年4月亳州市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訂共建亳州學院中醫藥學院協議,計劃將亳州學院中藥學、藥學、制藥工程和藥物分析等4個本科專業的1200名學生轉入中醫藥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將在該校設立碩士班。

在此基礎上,亳州學院中醫藥學院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擴大招生,再增設中醫學、護理學、針灸推拿學、醫學檢驗技術等8個本科專業,共開設12個中醫藥類專業。

澎湃新聞從亳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總投資15億元的中醫藥學院建成后,將在此基礎上申創華佗中醫藥大學,為建設“世界中醫藥之都”提供堅實的人才、科技支撐。

“邊緣城市”如何突圍?

手握中醫藥的金“藥”匙,亳州卻有著自己“成長中的煩惱”。

因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離長三角傳統中心城市較遠等“痛點”,亳州在招引企業、吸引產業轉移方面也遇到了不小的難度。地處區域邊緣的亳州,該如何在長三角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突圍?

局面以另一種方式打開。

安徽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亳州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支持亳州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這一全新城市定位為亳州提供了展現區域中心城市擔當和吸引力的良機。

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特點,地處“邊緣地帶”的亳州,正成為中原城市群匯入長三角的橋頭堡。

安徽省級層面提出的聚力建設“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目標與亳州階段性和未來發展趨勢高度契合,也為亳州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重大的發展機遇。

當今城市的輝煌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息息相關。亳州發展要實現“去邊緣化”,提升區域競爭地位,完善對外交通體系構建至關重要。

商合杭高鐵和京九鐵路在渦河交匯

高鐵,是皖北城市駛向長三角的“加速器”。2019年12月,商合杭高鐵北段通車,亳州正式進入高鐵時代。亳州到河南鄭州只需1個小時,到省會合肥也只需1個多小時。

如今,歷經10次鐵路調圖,目前亳州南站每日可有60多趟列車開行,客流高峰期時可達到70多趟列車運行,不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更是打通了未來亳州發展的“快車道”。

好消息接連傳來,繼商合杭高鐵開通之后,2021年12月16日亳州機場項目開建,預計2024年實現正式通航。屆時,亳州的通達度不僅能進一步提升,也將促進亳州文旅客源開發、現代中藥產業發展。

“特長生”如何擁抱一體化?

亳州爭做“特長生”的努力,從當地招商引資的思路中便能清晰看出。

“亳州的招商引資不搞大水漫灌。我們是發揮自身優勢,深度聚焦優勢產業來開展招商工作。”亳州市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趙建超告訴澎湃新聞,企業選擇一座城市,更看重的是這里的產業基礎。他表示,以全力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為目標,亳州努力推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大健康產業固本強基。

亳州產“疏風解毒膠囊”被列為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用藥

吸引優質藥企落戶,亳州有什么好的經驗做法嗎?趙建超表示,亳州通過摸排國內醫藥百強企業名單確定主攻方向。在招商過程中,還注重發揮亳州籍在外老鄉和十萬藥商的人脈資源,廣開渠道,進一步豐富招商網絡。更重要的是,亳州還在普惠性的招商政策之外,對標全國先進,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中醫藥產業創新政策吸引客商。

在抓好中醫藥、白酒兩大主導產業的同時,亳州還在農副產品深加工、文旅產業上放大招。

身處長三角后發地區,亳州還出重拳實招優化營商環境,并以此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從根本上解決阻礙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讓營商環境從短板變成新的后發優勢。

今年2月8日,亳州召開全市“三嚴三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推進會。

這次會議決定向社會公開包括市委書記、市長在內共81位領導干部的手機號碼,并表示要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此舉引發了國內各大媒體爭先報道。

而這次會議更重要的一個舉措是發布了《亳州市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十條舉措》。《措施》明確了相關部門職責,提出主動對標滬蘇浙等先進地區,不斷探索創新,研究制定更多利企便民、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

“我們要努力在長三角地區打造具有亳州特色的營商環境‘單項冠軍’。”趙建超告訴澎湃新聞,《措施》對標先進地區做法,力爭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成果。

2021年12月8日,為不斷縮小長三角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明確由上海市奉賢區與亳州市開展對口合作幫扶。

亳州向上海市奉賢區援助抗疫藥品

其實在此次與奉賢開啟“十年之約”之前,亳州和奉賢從民間到官方的互動已是動作頻頻。在2020年底,兩地就曾簽署過合作共建戰略協議,立足奉賢、亳州兩地在中醫藥產業的優勢,加強合作互動。

此次國家層面發布方案,為兩地進一步開展自主創新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經過雙方協商,明確將從推動干部實踐鍛煉、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搭建資本與項目對接平臺等7個方面統籌推動兩地結對合作幫扶工作。

亳州市發改委四級調研員張紹飛告訴澎湃新聞,長三角一體化拓展了亳州發展空間,增強了發展動能。目前,亳州已與滬蘇浙地區開發園區簽訂合作協議24個,34所學校與滬蘇浙地區學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獲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0家。

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并非是“輸血式”幫扶出來的,而是源自城市內生的發展動力。在結對合作幫扶一周年之際,亳州堅持致力于將“一幫一”帶動升級成為“一體化”合作,竭盡全力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

“下一步,我們將以奉賢亳州結對合作幫扶為重點,進一步擴大與滬蘇浙相關城市合作,推動全市各領域與滬蘇浙建立緊密型、互補型合作關系。”張紹飛表示,將聚焦園區合作、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民生共享等領域,主動對接滬蘇浙,強化政策引導,注重環境優化,吸引滬蘇浙地區資本、人才、產業向亳州轉移,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等加快建設、民生共享水平顯著提升。

長期處于長三角發展洼地,皖北城市能否在國家戰略加持和自身努力下實現振興的愿景?作為“特長生”的亳州朝著“上進生”的努力值得我們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