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美國串通西方盟友,威逼利誘要挾其他國家站隊,最終在聯合國進行涉烏決議的表決上,僅有4個國家支持烏克蘭四地區的公投結果。
然而風水輪流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就在聯合國大會上收獲了更低的支持票。
據環球網報道,在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上,各國對美國封鎖古巴一事進行了投票,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反對美國的立場,對美國的行為表達了嚴重不滿。這就是典型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投票結果為185∶2,共有185個成員國要求美國立即停止對古巴的經濟封鎖,2國棄權,只有美國和以色列贊成把該政策繼續下去。
令人驚訝的是,就連如今要靠美國吃飯的烏克蘭都沒有站在美國一邊,而是默默地投下了棄權票。
要知道,在很多涉及俄羅斯的提案上古巴都支持了俄羅斯的立場。所以按照常理,烏克蘭是會將古巴視為“敵人”之一,然后瞅準時機實施報復的。
不過現在看來,烏克蘭就算想公報私仇,想和美國統一陣線,也還是不敢和反對美國的“世界潮流”作對。若烏克蘭在這個問題上仍選擇支持美國,就相當于向世界宣告,“烏克蘭支持霸權主義”。
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已經將俄羅斯描述成了一個“恃強凌弱”的霸權國家,如果在這個時候他們表態支持美國繼續封鎖古巴,無疑是在打自己的臉。
因此,烏克蘭在權衡之后只敢投下棄權票。雖然這個棄權票在整個投票場上很突兀,但烏克蘭已經算是給足美國面子了。
另一個投棄權票的國家是巴西,他們做出這個選擇倒也是不怎么讓人意外。從這個投票結果我們不難發現,美國這回并沒有得到盟友的鼎力支持。
平日里被視為美國“殖民地”,不敢忤逆美國的日本和韓國投下了棄權票,不敢為美國發聲。
和美國同為盎格魯薩克遜國家的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在這個關鍵時刻也同樣無動于衷,沒有支持美國。
至于歐盟的27個成員國,其中大多數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同處于西方世界的他們,在國際問題上向來是共進退的。
但這回,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做錯了,對古巴的經濟封鎖是不可接受的。眾所周知,在古巴遭遇嚴重疫情與自然災害后,美國依然堅持封鎖政策,這嚴重傷害到了古巴民眾的利益。
從美國盟友的表態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美國陣營龐大,勢力仍然遍布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但其內部同樣存在矛盾和分歧,他們并非是鐵板一塊。
有時候內部存在的問題,遠比外部實施攻擊的傷害性更大。而且美國盟友們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他們已經看穿了美國的真面目,這次確實是忍不了了。
事實上,這些國家作為美國的盟友,從始至終就沒有被美國平等對待過。而且在利益面前,美國可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隨時出賣盟友。
所以外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做美國的對手可能會很痛苦,但做美國的朋友會直接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烏克蘭和歐洲。
今年以來,隨著俄烏沖突、疫情影響、通貨膨脹、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的疊加,美國毫不猶豫地揮舞起了收割世界的步伐,而首當其沖的就是美國的那些盟友。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要求歐盟對俄羅斯實施極限制裁,這導致歐盟陷入到了曠日持久的能源危機之中。
而在歐洲盟友落難的時候,美國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在趁機賺取紅利。他們以國內市場價三四倍的價格對歐洲出口天然氣,美國天然氣商這段時間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歐洲民眾和企業卻因高昂的天然氣價格叫苦連迭。
如今美國已成為了歐盟第二大的天然氣供應國,這預示著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美國還將繼續在這一方面壓榨歐盟國家。
需要指出的是,這還只是美國吸血歐洲盟友的冰山一角。對于歐盟來說,最為致命的莫過于美國用廉價的能源價格以及其它優惠政策挖走了歐洲眾多的工業企業。
歐洲是兩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工業是歐洲經濟的重要支撐,也是歐洲國家的命脈所在,美國此舉無異于是在對歐洲盟友“扒皮抽骨”。
除了歐洲以外,日韓等美國盟友也都遭到了美國不同程度的壓迫。還是那句話,天下苦美國久矣,美國在國際上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舉動,只會提前終結自己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