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遭遇重挫后,美俄防長再度開啟通話,對方的要求令俄難以接受

導讀目前,俄烏雙方為了爭奪赫爾松地區,展開了激烈的對戰。俄軍總指揮蘇羅維金直言前線形勢緊張,俄軍可能會被迫做出“艱難決定”。不過,近日...

目前,俄烏雙方為了爭奪赫爾松地區,展開了激烈的對戰。俄軍總指揮蘇羅維金直言前線形勢緊張,俄軍可能會被迫做出“艱難決定”。不過,近日局勢有所改變,雖然烏軍不斷對俄軍發起進攻,試圖突破俄方在赫爾松的防線,但未能取得醒目的戰果,反而遭到俄軍埋伏,吃了場敗仗。在烏軍遭遇重挫后,美俄防長再度開啟了通話,然而,對方的要求令俄難以接受

據來自環球網的消息,近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互通了電話,這也是自俄烏沖突爆發后,雙方第二次展開電話交談。隨后,美方公布了雙方的一些通話細節,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表示,雙方討論了各種國際安全熱點問題,包括烏克蘭局勢,并稱奧斯汀在通話中敦促俄方“立即”在烏克蘭停火,并強調了美俄保持溝通暢通的重要性。

不過,俄方對此事的反應卻比較冷淡,除了承認雙方在烏克蘭局勢上互換了意見外,并沒有透露更多信息。而且就在同一天,奧斯汀還與烏防長列茲尼科夫進行了通話,并且奧斯汀承諾美方將會繼續向烏提供支持,還表示會幫助烏方溝通國際社會,保障烏克蘭長期的自衛能力。

客觀而言,俄方的態度和美國對烏克蘭作出的保證,恐怕已經表明了這次美俄通話未能起到緩和局勢的作用,雙方既沒有商議出停火、談判的協議,也沒有在溝通中達成符合兩國利益的共識。從細節上來看,雖然美俄此刻開啟溝通,頗有為烏克蘭局勢降溫的態勢,但美方單方面要求俄羅斯停火,自己卻仍在軍援烏克蘭,完全沒有拿出和談該有的姿態,更像是一種恐嚇和威脅,俄方自然不會接受。

事實上,俄烏沖突爆發的誘因,其實就是美俄之間的對抗,美國為了削弱這個老對手的實力,聯合其他西方國家借烏克蘭之手,將俄羅斯拉入了戰爭泥潭。如今烏軍攻勢兇猛,俄方為了保住此前通過公投入俄的四州,不可能停火撤軍;同樣,俄方對美西方的要求自然是停止援助烏克蘭,這當然也不可能被西方接受。所以,只要美國不放棄打壓俄羅斯的戰略意圖,如今在烏克蘭局勢上,美俄雙方確實很難有和談空間。

既然明知道雙方目前都不可能在烏克蘭局勢上讓步,奧斯汀為何還要與紹伊古進行通話呢?其實這是美方一直慣用的政治手段。最近一段時間,俄總統普京對外不斷展現出了激進態度,又是在國內動員征兵,又是宣布前線四州進入“戰時狀態”,并且俄羅斯還對烏克蘭發起了轟炸行動,擺出了一副要血戰到底的架勢。這個時候,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跑出來裝作“和事佬”,與俄方通話談判,哪怕談崩了,也可以將鍋甩給俄羅斯。

除此之外,美方還能打著“俄羅斯不愿停火和談”的幌子,為后續加大援烏力度的動作找個“合理”的理由,甚至在國際社會上呼吁各方幫助烏克蘭,迫使俄方低頭停戰。這恐怕也是為何奧斯汀在與俄方通話后,還要向烏方作出援助保證的原因,美俄這次通話或許只是美方發起的一場“政治表演”,俄方自然也看透了,所以也不會以為這真是雙方和談的希望。

當然,雖然美方對俄羅斯提出的強硬要求,不太可能被俄方接受,但要說此舉沒點為俄烏局勢“踩下剎車”的想法,恐怕也不太可能。對美方來說,俄烏局勢不斷升溫,容易導致事態超出美國的掌控,尤其一旦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全面戰爭,到時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參與其中的話,烏克蘭將難以招架,參與其中又統一引火燒身,夾在中間進退兩難。所以,將局勢控制在目前的范疇,對美國來說恐怕才是最有利的局面。

如今,美國借烏克蘭和歐盟之手,持續削弱俄羅斯,又借助俄羅斯對西方反擊,導致歐洲能源匱乏的機會,迅速搶占歐洲的天然氣市場,甚至還趁火打劫,以4倍價格向歐盟各國出口液化天然氣,毫不掩飾收割歐洲經濟的意圖。在美方看來,一場沖突打壓俄羅斯和歐盟兩大競爭對手,烏克蘭危機拖得越久,對美國就越有利。目前美方在做的就是控制局勢,盡可能地賺取更多的利益,為本國的霸權續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