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頻繁換相的鬧劇,難免讓同樣身處困擾的德國心有戚戚焉。德國政府開始重新審視自我定位,開始重新審視對華關系、對美關系。
德國總理朔爾茨突然力排眾議,有意推動一樁之前被否決的中企收購案。
180度大轉彎
朔爾茨上臺以來,在政治外交上過于倒向美國,以至于在能源上,聽從美國“擺脫對俄能源依賴”,在經濟上,聽從美國開啟“降低對華依賴”進程。
彼時,朔爾茨在國會演講時向德企喊話:不要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同時收緊對在華德企的擔保規則。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則宣稱,減少從原材料、電池、半導體等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在對華貿易上將“不再幼稚”。
所以一樁中企收購德國漢堡港集裝箱碼頭35%股份的交易,被德國經濟部和外交部否決。中遠海運港口公司跟漢堡港務集團進行了收購談判,3個月后,雙方達成協議,中企將以6500萬歐元的價格,獲得漢堡港集裝箱碼頭35%的權益,只要德國政府批準,此項跨國交易就能完成。
但所有付出的努力和未來的雙贏收益都變為泡影,這讓德國企業界十分沮喪。
然而隨著美國煽動的能源制裁讓德國陷入困境,而美國采取的4倍天然氣價格“友情式”勒索,德國民眾紛紛抗議,這讓朔爾茨陷入了反思。
除了與馬克龍共鳴了歐盟需要獨立自主外,朔爾茨還呼吁“絕不與華脫鉤”。
朔爾茨這種明確的表態獲得德國商界一致贊揚,無論是中企在德投資帶來的就業崗位和帶動產業,還是德國對華投資企業收獲的廣袤中國市場,這都是他們希望的。對于朔爾茨的這種轉變,大眾汽車公司宣布將對中國投資追加上百億。
收購案的背后
中企在德國漢堡港集裝箱碼頭35%股份的交易,從雙方企業達成協議,到被德國經濟部、外交部否決,到總理朔爾茨的推動,一波三折。
目前,德國聯邦政府內部爭論不休,聯邦經濟部還在對這一收購案進行審查,但朔爾茨已經站到了德國企業界一邊,指示相關部門起草一份妥協方案,有意推動收購案在10月底完成。
曾經任職漢堡市長的朔爾茨,深知漢堡港作為德國第一大海港,對于工業、貿易立國的德國是何等重要。
中企投資漢堡港企業,也是看中其在歐洲的重要貨物轉運能力。而德國企業界同樣期待這一場合作,所以遭到阻攔后,收購案的參與方、漢堡港務集團高管警示政府:拒絕中國人,無論對港口還是德國都將是一場災難。以國家安全為由搞保護主義的政策,只會失去對企業的吸引力,屆時“我們的競爭對手將非常高興”。
德媒也列出了中國正慢慢趕超美國的八個亮眼“成績,低通脹率、持續向上發展、疫情處理、科技發展、社會穩定、產業鏈……近日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果,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和想要自我發展的國家點贊。
為解決德國目前困境的朔爾茨,計劃于11月初訪華。從默克爾的執政前期與后期的對比,也能理解朔爾茨需要一些觀念上的轉變,做更務實的選擇。(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