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一日20架戰機實戰化巡臺,美將放棄“軍事協防”,徹底棄臺

導讀【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本人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或淵視點”,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布林肯真的急了...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本人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或淵視點”,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布林肯真的急了,十分罕見的在三天內兩次針對臺海問題發表談話。

核心內容只有一個——明示警告臺灣蔡英文當局好自為之;暗示“臺獨”末日已經來臨。

所以今天可以說,因民族弱亂而引出的臺灣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并且很快得到解決。

據美國全國廣播新聞網(ABC)消息,10月20日布林肯在接受一檔訪問時稱,“兩岸統一的時間可能提前,美國將盡力幫助臺島“自我防衛。”這是他在三天內第二次發表類似內容的談話。

足以見從美國人的視角中,臺灣事態緊迫。

而島內的所謂“安全部門”負責人陳明通也突然一改此前聲稱在蔡英文任內兩岸不會發生戰事的說法,稱2023也要“稍微關注”。

再有就是美國海軍司令不但把兩岸統一的可能性從2027年一直排到2023年,同時還搬出了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菲爾.戴戴維森的“戴維森窗口”。

這個所謂“戴維森窗口”的含義是戴維森在2021年提出的,解放軍可能會在2026年武統臺灣。從那時起到2026年就被美國政界及軍事部門稱為“戴維森窗口”。

所以,客觀講,這個戴維森還是具有一定戰略眼光的。現在看,事態也許真的在向其所描述的方向發展。

戴維森在提出這個窗口后,又對美軍提出了三條應對措施。

一是要在日本、關島及澳大利亞的基地增加海軍力量,即使以犧牲其它地方的海軍存在為代價;

二是要保證兩棲部隊遠程戰力,并把武器部署在美國的海外基地及印太地區;

三是美國海軍的后勤力量必須能夠保障在戰時環境中可以運送武器裝備及人員。

但有意思的是,這個戴維森建立在2026年前“臺灣被武統”假設基礎上的措施,美國現在一樣也沒做。而他的這些措施是美國要“親自”下場,也就是拜登所狂言的“軍事協防”所必須要做的事。

那么我們就可以推測出美國是沒有打算直接下場,畢竟行動才是最誠實的語言。

所以,布林肯的講話,再加上“戴維森窗口”并沒有開啟的真實含義是變相宣布了美國對臺灣的“幫助”是加強其“自我防衛”而不是讓美軍直接軍事介入臺海的“軍事協防”,這無疑是徹底將島內蔡英文當局拋棄。

那么,也就可以理解為何短期內,包括臺灣所謂“安全部門”負責人陳明通、美國海軍上將、美國國務卿等諸多人士都在講這樣一個話題的原因,這就是美國的態度也清晰了。

從整個事件的發生時間點上看,都是集中在一個眾所周知的特定時期。

也許這就是美國的信息匯總后所得出的結論。

據臺“防務部門”稱,解放軍再有最新的行動。

截止10月20日下午17:00,解放軍共出動包括運-8反潛機、運-8技偵機在內的20架次戰機及3艘軍艦持續在臺海周邊進行實戰化演訓。

可以預料,在10月下旬后,解放軍在臺海的行動將再次得到加強。

因為美國也在利用最后的“軍事威懾”圖謀換取一個想象中的“利益”。

有消息表明,美日正策劃在11月上旬在臺海舉行一場大規模軍演,參加軍演的士兵將達3.6萬人,戰機至少在300架以上。

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海軍也可能聯合參演。

在2022年剩下的二個月的時間里,極可能上演一次王牌對王牌的決定性局面。

而現在很多人會有一個認識的誤區,那就是認為臺灣回歸即就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崛起,但這不是一個可以畫等號的兩個問題。

美國想把臺灣問題塑造成中華民族崛起的一個主要矛盾,但這里面的邏輯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一定要包括祖國統一,但臺灣的回歸并不代表一切的結束。正相反,這剛剛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開始。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