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1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他將在下個月初,對中國進行訪問。朔爾茨前來主要是為了商討中德之間的合作。原本法國總理馬克龍計劃一起來華,但最終未能跟德國方面達成一致。
朔爾茨表示,德國不是必須要離開中國市場,或者必須要停止出口,停止投資,發展跟中國的關系非常重要。如今歐洲能源危機加劇,德國政府的手段已經不多了。而在此之前,朔爾茨已經力排眾議,為中企收購漢堡港碼頭股份掃清了障礙,不少分析認為,這就是在對中國示好,為訪問中國做鋪墊。
實際上,朔爾茨訪問中國的消息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傳出了,但是近段時間以來,德國政壇卻掀起了一股叫囂跟中國脫鉤的歪風。一些高層政客大肆呼吁,最有影響力的要算來自德國綠黨的兩位政府要員,外長貝爾伯克和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
幾天前,貝爾伯克在鼓吹跟俄羅斯能源脫鉤之時,也在呼吁德國遠離中國市場,更讓人氣憤的是副總理哈貝克一邊叫囂不要對中國太天真,一邊還通過德國經濟部施壓,試圖阻撓中國企業收購漢堡港碼頭的交易案。不過,朔爾茨卻并沒有縱容德國政客的短視行為。他站在德國企業界一邊,下令推動收購案在10月底之前完成。
目前,德經濟部、內政部等6個部門正聯合起來,反對中遠海運收購德國漢堡港集裝箱碼頭35%股份的交易,并計劃對這筆收購案進行嚴格審查,目前德國經濟部的審查已經展開,同時各部門還試圖將該議題捅上聯邦內閣會議的議程,施壓那個會議對中企收購案做出正式反對決定。
這6大部門認為,如果中國企業入股,不僅可以進行財務參與,而且會在決策中擁有發言權,甚至這些部門還擔心中國企業會“潛在脅迫”碼頭的客戶,當然,這只是德國幾大部門的片面之辭,實際上德國各部門聲稱的后果根本不可能出現。
而且,作為當事方的漢堡港負責人看得很清楚,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漢堡港迫切希望中資進入,以便強化碼頭的競爭力,以便跟歐洲其他港口如鹿特丹、安特衛普競爭。
實際上,這筆6500萬歐元的交易從去年9月份就已經宣布了,當時德國政府并未對此提出異議。但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德國政府突然變臉,不僅在能源上跟俄羅斯做了切割,還要在市場方面與中國脫鉤。但這樣一來,就等于徹底拋棄了歐洲賴以繁榮發展的兩大基石。
因此,德國總理朔爾茨要求這些部門“尋找妥協方案”,以便批準中遠海運入股。這筆交易最后的期限是十月底,如果在十月底之前,內閣會議不反對,且不準備延長審查期限的話,這筆收購案就將順利通過。
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對此事作出評價,德國是貿易大國,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全球產供鏈的穩定。以國家安全為由搞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