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歐洲飽受能源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德法等歐洲大國更是如此,不僅國內民生出現問題,輕重工業生產活動也是困難重重,德國等一些能源短缺的國家也開始計劃重新啟用煤電等傳統能源,不惜放棄“碳中和”目標,重啟燃煤發電站,明顯與之前的承諾相違背。
天然氣短缺其實是當前歐洲能源危機的一個縮影,也可能歐洲內部分裂的導火索,10月21日,馬克龍宣布“退群”,他表示法國將退出《能源憲章條約》,理由是該條約和《巴黎協定》的目標不符。這意味著,這個已經生效了快30年、曾獲得歐盟成員國認可的條約,即將被法國拋棄。
該條約是在1994年由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一起簽署的,旨在保護跨國化石燃料公司,馬克龍認為,《能源憲章條約》過于保護石化燃料能源。而《巴黎協定》規定了“脫碳時間表”,因此歐洲國家不能一邊使用化石燃料,一邊實施“脫碳”,而應該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電能等新型能源以取代化石能源,從而為氣候減排而做貢獻。
在此之前,西班牙和荷蘭已經做出了類似的決定,因為天然氣價格飆升和能源供不應求,曾承諾會致力于節能減排的德國,也選擇了出爾反爾。因為德國選擇了重啟煤炭發電,這必然會導致德國碳排放量增加,如果“環保少女”格雷塔出面講話,肯定又要破口大罵了。
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法德等國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并且國內爆發了抗議游行,馬克龍甚至公開譴責美國對法國趁火打劫,21日,參加歐盟峰會后,馬克龍表示,美國正在搞雙重標準,美國賣給歐盟的天然氣,是美國本土的三到四倍,他打算在12月份親赴美國,到時候會和美國討論這個問題。
對于多國宣布退出《能源憲章條約》一事,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康芬認為,該條約完全就是一個“錯誤”,同時他在譴責這一條約的同時也公開呼吁德國“退群”。
歐盟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壓低天然氣價格,但無論是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入手,都沒有得到一個有用的方案。而且歐盟內部在能源價格問題上始終達不成一致意見,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找不到能夠替代俄羅斯的供應商。
其實《能源憲章條約》是利于那些基礎相對薄弱的歐洲國家的,這個條約一旦被廢除,歐洲大國與相對落后且對能源依賴較強國家之間的矛盾將加劇。德國對能源依賴非常大,也將與法國在能源問題上矛盾加劇。在利益難以協調的背景下,歐洲很難實現團結了,下一步的分裂只能越來越嚴重。
但是歐洲出現今天的問題,只能說是咎由自取,首先,在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開始跟隨美國制裁俄能源,導致本國能源供應出現嚴重不足,尤其是在北溪管道被炸之后,歐洲各國的天然氣供應愈發嚴重,這就是失去獨立性,盲目制裁的后果。
其次,歐洲緊跟美方的氣候政策,導致自己逐漸喪失主動權,歐美國家曾不斷試圖借氣候問題來向中國施壓,在遇到一些輿論壓力的時候,西方的第一反應也是甩鍋中國。同時西方還危言聳聽,要求中國履行巴黎氣候協定中的規定義務,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的政策,否則全球氣候問題將會進一步惡化,屆時很有可能引發又一場世界大戰。
多行不義必自斃,只能說歐洲現在正在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對于歐洲多國紛紛推遲退煤與減排進程,中方也進行了表態,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如今全球氣候問題面臨疫情、經濟低迷以及能源、糧食危機等多重挑戰,希望一些國家盡快解決當前的問題,為氣候問題做出貢獻。
中方的表態可以說是“殺人誅心”,以前總是西方國家指責中國,現在西方國家賊喊捉賊,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