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意與新冠共存,卻不讓確診者投票,或給民進黨“政策買票”機會

導讀距離臺灣11月26日的“九合一”選舉僅剩一月余,島內可謂是一團糟,“泥巴戰”“烏賊戰”等每天都在上演,就連投票也出現了問題,惹得爭議連...

距離臺灣11月26日的“九合一”選舉僅剩一月余,島內可謂是一團糟,“泥巴戰”“烏賊戰”等每天都在上演,就連投票也出現了問題,惹得爭議連連。

據島內中時新聞網24日報道,日前臺當局“中選會”宣布,島內確診者和居家隔離者不得參加今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投票。他們似乎認為,確診者與居家隔離者依法都在隔離中,本來就不能出門,所以自然不能投票。

該決策引發了島內眾多質疑,年滿20歲的臺灣民眾具有選舉投票權,即便是確診者和居家隔離人員也具有這種權利,說不讓投票就不讓投票,顯然是違背了選舉投票權。還有不少人在表達憤怒的同時還出來獻策如何讓更多人參與投票,讓確診和隔離人員能夠兼顧防疫和投票。

他們以這兩年處理確診考生為例的方式提供了一些可參考建議,如果確診的學生可以在特殊的場所考試,那么隔離中的民眾也應該被允許投票。如果收治在加強版的防疫場所或醫院,由于情況嚴重,則不能投票,但僅僅是輕癥或者無癥狀感染者,則可以在另辟的投票點投票。進行分流,戴好口罩,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勤消毒等,都能夠解決目前遇到的困擾。

另外,臺灣地區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11月26日投票前新冠肺炎還沒有達到降級的程度,目前會被限制投票的是確診者和居家隔離的人,現在制定的“7+7”隔離措施是否要放寬為“3+4”或“0+7”,還在討論中。不管如何,都將討論縮短隔離天數,讓更多人能參與投票。

島內出現確診者和居家隔離的患者無法投票的問題,反映了背后可能存在三個問題:

其一,說明臺灣當局所謂的“與新冠共存”有多矛盾。最近一段時間,臺當局不顧島內新增確診者和死亡人數增多,放開“入境”政策,打算與“新冠共存”。但實際上,不讓以上兩類人員投票又說明他們沒有做好“與新冠共存”的準備,只是口號喊得挺響。

其二,臺當局不讓上述兩類人投票的決策,可能導致疫情進一步飆升。如果有人執意想去投票,他可能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不篩查、不通報,投完票再去通報,恐怕會引爆疫情。還有一些無癥狀感染者由于沒有任何癥狀,當天正大光明地去投票,由于沒有保護和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也更容易導致疫情擴散。

其二,可能會給臺當局“政策買票”的可操作空間。臺灣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分析,確診者和居家隔離人員如果無法投票,將影響約20萬人的權利,未來不管政策如何變動,都會給臺當局“政策買票”可操作空間。

目前島內每天新增的確診人數維持在3萬-4萬人,以目前確診和居家隔離的“7+7”政策估算,到選舉投票日那天將有20萬人無法出門投票,或者將改成特殊通道投票。對此,王任賢表示,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等級不降級,恐怕是希望透過政策調整進行“政策買票”。

民進黨此前可沒少操作“政策買票”,蔡英文和她的競選團隊之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瘋狂撒錢,比如增加教育經費補助、擴大旅游獎勵計劃、修建沒有可行性分析的大型公共設施等,以爭取選民的支持。這種做法其實是把明天的錢拿到今天來用,只會給選舉后的島內留下一片狼藉,而背后的經濟問題卻遲遲無法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