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烏媒披露,烏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斯拉耶夫被逮捕,罪名是“叛國罪”,逮捕時烏安全局人員以特殊設備強行打開了博古斯拉耶夫住所的房門。烏國安局指控博古斯拉耶夫通過東亞、中東、歐洲的三家公司作為中轉渠道,將軍用航空發動機非法提供給俄羅斯,相關交易在俄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便已開始。
不論是馬達西奇公司本身還是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斯拉耶夫,都是烏克蘭工業的代表之一。博古斯拉耶夫在2000年榮獲“烏克蘭英雄”稱號,由其長期擔任總裁的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航空發動機產品更是行銷120多國,是烏克蘭軍工工業的驕傲。馬達西奇公司靈魂人物博古斯拉耶夫被烏國安局以叛國罪的極重罪名逮捕,可能面臨著15年刑期乃至更重的死刑,勢必更加重創馬達西奇的發展未來,位于扎波羅熱地區并在俄烏沖突中本已遭受嚴重損失的馬達西奇公司,或將就此宣告落幕。
烏國家安全局對博古斯拉耶夫的“叛國”指控可能并不能立住腳,博古斯拉耶夫居住在扎波羅熱地區,和已公投入俄并由俄軍實質掌控的區域僅一線之隔。東歐局勢惡化后,博古斯拉耶夫也是烏克蘭富豪中極少數未離開烏境的人,俄軍在特別軍事行動中對烏軍事目標進行轟炸時,馬達西奇公司在扎波羅熱的工廠更是重點打擊目標,這些信息都使得,博古斯拉耶夫面臨的“叛國”罪名難以成立。極端化情緒無助于烏克蘭走出當下困境,過于迎合西方主張、以親近西方為唯一正確,恐將烏克蘭置于更為艱難境地。
蘇聯解體后的烏克蘭經歷了一個逐步衰敗的歷史過往,從蘇聯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是各原蘇聯加盟國中經濟條件最為優渥的國家,烏克蘭大約占據了蘇聯工業實力的1/4,烏克蘭同時有著土壤條件良好的黑土地,有著“歐洲糧倉”之稱,蘇聯時代遺留給了烏克蘭約1200枚核武,使烏克蘭一躍成為美國之后的第三大擁核國家,除此之外,烏克蘭擁有的戰略轟炸機及洲際導彈發射井,也在讓烏克蘭在歐洲軍事中有著堪稱舉足輕重的地位。
烏克蘭的去核武化有著失去俄支撐后其無力獨自維系核武規模的現實背景,美國同時全面介入烏克蘭的去核武進程,從中吸取了大量蘇聯時代的核武及導彈技術、工業、人才,但客觀條件之外,烏克蘭的過于迷信西方和工業戰略上的長期混亂,使得烏克蘭工業規模不斷縮減,從歐洲糧倉到西方輿論給予的所謂“歐洲子宮”諢號,深刻顯示著烏克蘭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便因工業自廢武功而引發的全面衰弱后果。
美西方并不可靠可信,俄羅斯在2014年西方在烏策動顏革后,正式確認了這一點。而當下的烏克蘭,仍在自身造就的苦難中沉浸在“北約”的幻夢中。事實證明,極端化情緒并無助于俄烏局勢的緩和,只會引發局勢的循序升級。馬達西奇公司總裁被以叛國罪逮捕則是烏進一步自廢武功的顯示,烏克蘭的發展道路不應在極端倚靠西方、將國家希望寄于外國身上,而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