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將于下周訪華,馬克龍是否同行?面對英國記者追問中方回應

導讀據環球時報報道,英媒記者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問稱,德總理朔爾茨已證實其將于下周訪華,德法領導人是否會同行?隨著歐洲經濟困境持續加劇...

據環球時報報道,英媒記者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問稱,德總理朔爾茨已證實其將于下周訪華,德法領導人是否會同行?隨著歐洲經濟困境持續加劇,歐盟“兩架馬車”的德法領導人是否會同時展開訪華之行備受美英媒體關注,其迫切想要獲得更具體消息,此次提問也并非外媒第一次向華求證“德法領導人訪華”的相關消息。面對英媒追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指出,對于相關問題,中方目前并無可供發布的消息。

中方回應堪稱一絕,美以俄烏沖突為契機切斷德法獲得穩定能源的關鍵渠道,并趁機對德法兩國展開收割,這一背景下,德法的相關外交及政治行動受到美霸權及其代理人勢力的層層掣肘,同時也面臨著變數,中方不能發布未經確定的消息,也不能讓相關信息影響到正常的外事程序。

當下的歐洲正面臨著經濟、能源、安全的多重困局,不斷升級的俄烏沖突在加速惡化歐洲的安全處境,安全是生產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安全環境持續惡化,則生產擴大無從談起。俄歐能源鏈接的大幅中斷也使德法為核心的歐盟各國面臨嚴重的去工業化問題,美國、挪威對天然氣價格的高價加碼,則使歐洲的去工業化痛疾持續糜爛、無法愈合。這一背景下,在美國實際作為前蒙受慘痛損失的德法,正在緩慢開始醒悟。

除不久前批評美“4倍能源價格與美歐友誼不符”外,法總統馬克龍10月21日再度抨擊美國高額漁利的經濟政策,馬克龍在歐盟峰會期間指出,美國對歐天然氣價格達到創紀錄的高價;美國在鼓動歐盟在某些行業禁止國家援助的同時,自身卻以80%的國家補貼推動美企在相關行業搶占市場,這同樣是一種雙標。馬克龍批評稱,美國、挪威作為能源生產國從歐洲地緣戰爭中不勞而獲,牟取天價利潤。

德經濟部長哈貝克也罕見對美做出批評稱,美國推出的相關法案不應對美歐間的公平市場環境進行破壞,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提供巨大的補貼內容,將加劇歐企遷美速度。

美國策動激化并不斷火上澆油的俄烏沖突嚴重惡化歐洲安全環境、切斷歐自俄能源進口大部分路徑后美維持對歐高價能源出口決不降價的態度是一場“圖窮匕見”,其顯露出一個自軍事危機中進行軍火貿易漁利、糧食危機中靠囤積居奇高價倒賣糧食漁利、能源危機中以“少量高價”收割歐洲的真實美國形象。這一美輿論霸權無法遮掩的形象,身處能源危機、經濟危機、安全危機的歐洲各國民眾、政客,也不得不去看。

全球變局中,中國始終高舉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旗幟,愿與各國不斷擴大貿易往來、取得更大發展成果,中國也在為當事方的德法緩和俄烏沖突貢獻“勸和促談”、“尊重彼此合理安全關切”的中國智慧,在為德法在內歐洲各國企業提供擺脫困局的良好市場環境。德總理朔爾茨在歐盟峰會后證實,他將率領德企業界代表團于11月到訪中國。法總統馬克龍則有與朔爾茨同行的可能。合作共贏是全球發展的主流,歡迎德法企業來華探尋平等互利前提下的發展機會,為中歐經貿創造更大的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