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將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是薛吉俊的生前遺愿,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獻禮。12月16日,93歲的薛吉俊因病離世,但死亡不是他人生的終點。早...
將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是薛吉俊的生前遺愿,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獻禮。
12月16日,93歲的薛吉俊因病離世,但死亡不是他人生的終點。早在2017年,他就登記簽署了遺體(角膜)捐獻申請表,成為一名光榮的遺體(角膜)捐獻志愿者。
12月20日,在舉行了簡單而莊重的遺體告別儀式后,薛吉俊的家人在第一時間將他的遺體捐獻給了省紅十字遺體捐獻中心,用于醫學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并將他的眼角膜捐贈給省紅十字眼庫。
薛吉俊是遼寧省大連市人,1946年9月,他參加工作,1990年從西安市總工會離休。無論在哪個單位、哪個崗位,他都能聽從組織安排,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薛吉俊的兒子回憶,父親要進行遺體捐獻是受姨父的影響,父親從姨父口中得知有遺體捐獻這件事,并且之后姨父也進行了遺體捐獻,父親就想著也要發揮自己的余熱。
22日,陜西省紅十字眼庫主任銀勇介紹,我國有著400萬人因角膜病致盲,角膜移植手術是他們重見光明的唯一方法,角膜捐獻可以解決大量角膜盲患者的痛苦。
“目前陜西進行遺體(角膜)捐獻的人逐漸增多,今年就有82個人進行了捐獻。”省紅十字遺體捐獻中心主任徐自力說,對于醫學生來說,遺體往往是他們成為醫生前的第一個“患者”,是帶領他們感受生命價值的第一位老師,希望更多人關注遺體(角膜)捐獻,助推醫學事業不斷進步發展。
華商報記者 卿榮波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