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常少華)12月20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同意在沈陽等6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同意在沈陽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任務之一。據悉,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至今已開展7年持續創新探索,此前已形成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省市“1+4”示范試點格局。此次又獲批復的6個城市,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武漢如何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12月20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就《批復》相關內容展開分析。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
“在原有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地區規模,這既說明之前的試點積累了很好的經驗,也體現我國在發展服務業、實現服務業開放上的堅定決心。”盤和林說,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不僅有助于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還為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持。
盤和林分析,在金融、文旅、科技、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等領域,吸引海外服務業的入駐,能夠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增強對本地實體經濟的支持,諸如跨國金融機構;中國服務業中的一些企業例如平臺企業,通過開放走出去,可以增強服貿出口,將中國優質的創新經驗復刻到海外。
“武漢要抓住服務業開放機遇,一方面可圍繞自身制造業發展需求,通過引進外部有能力的服務業企業,例如金融機構、科研、互聯網等服務機構,來支持本地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不僅要引入技術、資源,還要引入人才。另一方面,引進服務業要主動和本地經濟產業特色相互融合。”盤和林認為,武漢有很好的通信、數字、動漫游戲及配套產業基礎,這可以成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點方向。
“當前我國擴大開放的服務業重點在高質量、高技術水平的服務業,諸如科技、金融、互聯網等領域,人才是壯大這些服務業產業的關鍵。”盤和林解釋,武漢有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要注重服務業擴大開放與人才戰略相融合、與產學研用相結合,推動建設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讓服務業既有量的提升,更有質的保證。
盤和林認為,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提升優化武漢軟環境,也會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留在武漢,形成正反饋循環生態。“政府要主動走出去,有目標地去對接服務業企業,從武漢產業、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需求出發,引入高質量服務業企業,承載一些具備特色的產業,形成與其他城市錯位發展態勢。”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