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區水治辦常務副主任張家玉:以實干書寫治水新答卷|南方訪談

導讀“綠色發展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近日,南海區委辦(區府辦)副主任、區水環境治理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家玉在接...

“綠色發展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近日,南海區委辦(區府辦)副主任、區水環境治理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家玉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南海水環境治理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張家玉表示,南海區水治辦將把新的目標和要求銘記于心,緊密結合南海“七湖三灣一站一園”和“三帶三區”建設工作,以及“水上南海”發展計劃,策劃重點工作和亮點區域,以實際行動把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南海治水工作當中。

南海以水興產、以水興城。圖為興賢支涌。

為南海發展做好水利支撐和生態保障

南方日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請結合南海區水治辦的工作實際,談談學習二十大精神的體會。

張家玉: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時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綠色發展,這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綠色發展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今年,南海提出“1114工作體系”,即一目標(現代化活力新南海)、一平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一主線(抓改革、促轉型)、四領域(城、產、人、文)。其中,在“城產人文”四個領域,有兩個與“水”直接相關。在“城”中,南海有“七湖三灣”,七湖即千燈湖、映月湖、文翰湖、聽音湖、仙湖、博愛湖、里湖等,三灣即廣佛灣、儒林灣、南海灣。在“文”中,南海“三帶三區”的“三區”有其二與水有關,分別是千燈湖中央活力區、環樵山水鄉活力區。

南海以水興產、以水興城,水是南海的靈魂,是南海“城、產、人、文”中的流動密碼。我們深知,水環境治理好了,可帶動提升南海的城市形象、面貌和魅力,加強南海對產業和人文要素的吸引力。

南海以水興產、以水興城。圖為里水河。

長久以來,南海堅持把治水興水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生態保障。我們必須把新的目標和要求銘記于心,并以實際行動做好水環境治理的工作,從而推動實現這一目標。

持續發力推動南海水環境穩步向好

南方日報:在南海,899條河涌遍布全區。目前,南海水環境治理工作情況如何?

張家玉:水資源是助推南海快速發展的關鍵要素,南海向來重視水環境治理。“十三五”期間,南海全區洪澇(干旱)災害年均損失率、萬畝以上堤圍達標率、城市水面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4項目標均提前完成。

與此同時,流域綜合治理在南海全面鋪開。目前,里水河、北村水系、官山水系、良安水系、解放水系和紅星運河水系6個全流域治理工作完成投資52.39億元,已建管網585.1公里,已完成清淤134.1萬立方米。

伴隨治理工作穩步推進,南海水環境逐步向好。2022年1-10月,南海區水環境質量排名佛山市第三,綜合污染指數0.54,同比下降2.31%,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考核目標。

對照2021年11月發布的《南海區水環境全流域強統籌大兵團分層次治理實施方案》,南海力爭在2023年和2025年兩個關鍵節點實現水環境治理的突破性進展。

狠抓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南方日報:二十大報告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接下來,南海區水治辦將如何做好相關工作?

張家玉:2022年11月,南海召開文化發展大會,明確了打造“水上南海”發展計劃。就此,南海從水上交通、水上旅游和水經濟戰略三大方面落地“水上南海”發展計劃,規劃建設13條水上巴士主題游線,沿著近2000公里的水網河道,將南海全域文旅資源串珠成鏈。

南海區水治辦將緊密結合南海“七湖三灣一站一園”和“三帶三區”建設工作,以及“水上南海”發展計劃,策劃重點工作和亮點區域。我們要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更大的決心,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學深悟透,把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南海治水工作中,以實際工作成效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撰文】陳夢 趙進

南海區水治辦供圖

【作者】 陳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