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廣東

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何...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何以廣東

【開欄語】

12月21日至22日,以“投資大灣區,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將如期舉行。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召開的全球性招商大會,也讓粵港澳大灣區再次為世界矚目。

從有容乃大、注海成陸的珠江到日新月異的粵港澳大灣區,從百花齊放的嶺南文化到拼搏進取、敢為人先的嶺南人,海風吹拂五千年,千帆競發萬事新。

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推出原創視頻欄目《嶺南山海志》,以輕松的敘述節奏和恢宏的精彩畫面,深入到嶺南水鄉、田間地頭、碼頭深港、歷史深巷中、文化幽微處……采擷最生動的生活場景和最新鮮的風土故事。

準備好了嗎?和我們一起穿越時空、抵達南海之濱,走近嶺南諸城——開啟一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領略歷史風情、感受人間煙火的沉浸式體驗之旅。

————————————————

海水、濕熱、蜿蜒長河

什么是你印象里的廣東?

早茶、粵劇、摩天大樓

你眼里的廣東是怎樣的 ?

珠江,從廣州市區穿城而過。

廣東,地處中國大陸南部

東起汕頭南澳

西至湛江雷州

北自韶關樂昌

南至徐聞角尾鄉燈樓角

廣東省湛江徐聞縣燈樓角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

廣東土地面積179725平方公里

僅占中國陸地總面積1.87%的省份

在2021年創造出全國10.88%的GDP

從2012年到2021年

廣東省的GDP從5.7萬億增長到12.44萬億元

一路領跑中國各省份

華燈初上的深圳夜景璀璨輝煌。

是什么樣的水土孕育出廣東人的性格?

我們嘗試打開時間與空間的維度

用更廣闊的視角去探尋答案

五嶺之南,只此青綠

廣東地勢北高南低

山脈間大小谷地、丘陵遍布

平原則以珠江三角洲平原和韓江平原為大

韓江,廣東省第二大河,哺育著1400多萬粵東人民。

提到廣東的山,繞不開南嶺

這個地球同緯度沙漠帶上最大的綠洲

東西綿延超過800千米

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自然生態屏障。

廣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

每到春夏之際

來自太平洋的充沛水汽自東南出發

遇到南嶺的阻隔

滋養出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區

南粵大地遍布名山勝水

從沈佺期的“兩峰支碧漢,一水抱清灣”

到韓愈的“曲江山水聞來久”

嶺南山水得到了眾多文人墨客的偏愛和浸潤

韶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已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我們總能在嶺南文化中尋到山的影子

而大山勤懇務實的品性

也漸漸融入廣東人的基因之中

花萼樓是梅州客家文化的“名片”之一。

擁抱新生活

廣東也沒忘記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

在過去的十年里

廣東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021年全省森林覆蓋率58.74%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達33.66萬公頃

未來,廣東要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

著力打造綠美廣東

快速向前的同時

留住秀美山川

依水而興,江海奔流

南粵大地上

江河交錯縱橫

湖泊星羅棋布

河源萬綠湖是華南第一大湖,因四季皆綠得名。

山間細流,涓滴成河

在廣闊的平原上奔流不息,一路向海

流經肇慶封開的西江是珠江水系中最長的河流。

珠江,中國第四長河

由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網匯流而成

是我國水量第二的超級大江

江水自北部山區奔流南下

最終在入海口處沖積出一片三角洲

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

造就了以佛山桑園圍為代表的農業產區

四通八達的水網

為廣州、東莞等地夯實了工業發展的地基

佛山三水思賢滘,西江與北江在此匯流成為珠江。

向海求生,與海共存

廣東人自古深諳這條生存之道

作為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

這里的海風吹向千家萬戶

汕頭南澳島,綿延的海岸線提供了優質的近海養殖條件。

它是湛江街頭的一碗海鮮粉

是陽江海上整齊劃一的海上風電

是廣州南沙港的萬噸遠洋巨輪

也是屹立在珠江入海口的兩個合作區

廣州港南沙貨運碼頭,遠洋貨輪絡繹不絕。

物暢其流,通達天下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是天賦,也是天塹

封閉的山巒對經濟要素的流動形成了阻礙

交織錯綜的水網將寬闊的平原切割成片

洶涌的海浪更是將人們推往未知的冒險

這些,都打磨出廣東人對于創新求變、通達天下的渴望

在這十年間

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標志性工程建成運營

連接粵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橋沐浴在晨曦之中。

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大灣區內已實現十座城市的軌道交通串聯

澳門預計于2025年前融入灣區軌道交通網

廣州番禺,成排的高鐵蓄勢待發。

除了內地城市間的串聯

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橫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繼開通

將粵港澳三地緊密相連

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如今,當我們打開大灣區的版圖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隔海相望

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人民幣

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正以磅礴之勢在這片熱土上崛起

何以廣東

地蘊其精,得風氣以爭先

自然條件、文化積淀

敢為人先的勇氣、包容開放的胸懷

還有歷史賦予的使命與機遇

推動著廣東人一直挺立時代的潮頭

深中通道的建設如火如荼。

從經濟特區到粵港澳大灣區

再到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

廣東不斷蝶變,實現一次又一次華麗轉身

構成了一幅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廣南富庶天下聞,四時風氣長如春”

這片熱土“何以廣東”

山川連綿,向海而生

人間煙火繁盛,春天永不落幕!

【出品人】張俊華 譚仕龍 侯小軍

【策劃】王海軍 曹斯 趙楊 曾強

【統籌】張由瓊 胡良光 王良玨

【本集編導/腳本】董天健 張迪

【攝制】張由瓊 姚志豪 董天健 石磊 肖雄 吳明 金鏑 朱洪波 王俊濤

【剪輯/后期】周鑫宇

【設計】譚唯 吳穎嵐 潘潔

【配文】張迪 古嘉瑩

【翻譯】張瑩 歐陽妍 劉靈芝 袁子翔 魏申

【調色】董天健 周鑫宇

【校對】曾慧雯

【作者】 董天健;周鑫宇;張由瓊;王良玨;張迪;姚志豪;石磊;肖雄;吳明;金鏑;朱洪波;王俊濤;譚唯;吳穎嵐;潘潔;古嘉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