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界國寶”東方白鸛現身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于月亮湖灘涂地覓食。12月20日,佛山市三水區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監測到2只東方白鸛,這是該園繼去年冬季監測到黃胸鹀之后出現的第二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東方白鸛現身云東海濕地公園。朱倩 攝
“鳥界國寶”東方白鸛首次現身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認定的全球性易危鳥種,素有“鳥界國寶”“鳥類大熊貓”之稱。
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動植物監測員朱倩介紹,12月20日中午時分,園區巡護隊員在月亮湖靠近楊梅涌灘涂處發現了兩只平時沒見過的鳥類。下午14時許,朱倩前去觀察,遠遠就看到了兩只體型很大的鳥類,用望遠鏡觀察了一會,驚喜發現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東方白鶴常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主要棲息于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特別是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邊和沼澤地上。
東方白鸛現身云東海濕地公園。朱倩 攝
“東方白鸛體型較大,在濕地公園與一般鷺鳥一起覓食非常顯眼。”朱倩說,東方白鸛除了體格較大,在外形上也有鮮明的特征,黑色的尾部、紅色的腿部,眼睛周圍皮膚顏色呈紅色。
“這是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首次監測到東方白鸛,目前監測到兩只。”朱倩說,東方白鸛一般在9、10月開始離開繁殖地,成群往南遷徙越冬。因此,預計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有可能會出現更多東方白鸛,將持續監測留意。
東方白鸛在云東海濕地公園覓食。朱倩 攝
這是繼上個月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還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白琵鷺首次現身之后,園區今年監測到了又一珍稀鳥類。
事實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身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并非首次。去年11月,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動植物監測團隊在開展野外監測工作時,觀察到一只雌性禾花雀。禾花雀學名黃胸鹀,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禾花雀的評級在2004年列為近危,在2017年調整為極危。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禾花雀現身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云東海街道提供
生態賦能,“云海鷺影”美名遠播
禾花雀、東方白鸛相繼現身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是這里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風向標。據悉,云東海濕地公園于2017年開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規劃打造為以“古云東海湖”濕地恢復和保護為主導,“三江匯流”連通區濕地保護和瀕危鳥類棲息地保護為主題,以嶺南文化、古稻作文化和水文化為內涵,集濕地保護、濕地恢復、科普宣教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濕地公園。
過去五年,該園區有序開展濕地保護、恢復、科研監測、科普宣教、保護管理、資源合理利用、防御災害、基礎設施等8類工程建設。其中,在濕地生態恢復與重建區域,園區通過修建生態駁岸、生態溝渠、補水泵站、水系改造、河道清淤、人工種植植被等方式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恢復與重建,營造濕地景觀和鳥類棲息地環境。同時,園區在5個水質監測點、8個鳥類監測點做好巡查記錄。
今年初,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通過省級驗收。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植物116科323屬442種,較建設初期增加163種;陸生野生動物19目58科132種,較建設初期增加32種;魚類6目18科51種;大型底棲動物27科53種。
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動植物監測員周燕玲介紹,濕地公園內調查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為黃胸鹀、東方白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為虎紋蛙、普通鵟、黑翅鳶、白胸翡翠、褐翅鴉鵑、白琵鷺等;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7種,為白鷺、大白鷺、蒼鷺、池鷺等。
如今隨著湖泊、濕地生態恢復,云東海濕地公園成了“小鳥天堂”。李東 攝
如今隨著湖泊、濕地生態恢復,這里成了“小鳥天堂”,“云海鷺影”作為三水新八景之一亦美名遠播。事實上,這里不僅以良好的生態不斷豐富園區生物多樣性,譜寫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藍圖,也讓居住于此的人們生活更富詩意。
萬畝湖面水光瀲滟,千米長堤景色宜人。晨昏時刻,人們在此閑庭信步看云卷云舒、云海鷺影、百鳥歸巢。生態賦能,如今生態云東海也成了“城市三水”五大特色文化名片之一。
【南方日報記者】張秀藍
【作者】 張秀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