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開始回暖?拜登的新舉動說明,美國對華政策已失去分寸

導讀因佩洛西竄臺事件,中方暫停了中美雙邊氣候變化商談。日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舉行期間,中美氣候特使進行...

因佩洛西竄臺事件,中方暫停了中美雙邊氣候變化商談。日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舉行期間,中美氣候特使進行了一次非正式會談,在外界看來,這可能是中美關系“回暖”的一個征兆。不過,這個念頭出現了沒多久,就被拜登政府掐滅了。

在中美氣候特使進行非正式會談的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在記者發布會上稱,如果中美高層在G20峰會期間會晤,他將對中方“劃紅線”。

【拜登聲稱要對中國“劃紅線”】

不用說,這又是拜登本人的一次政治表演。中美關系的敏感性與重要性,已經無需贅述,尤其是圍繞臺海問題。在非正式會談后,中方氣候特使就指出,中美如果想要恢復合作,美國必須為談判掃清障礙。換而言之,就是美國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包括佩洛西竄臺事件在內的一系列給中美關系造成負面影響的言行善后。至于怎樣才算善后,自然是中方說了算。

拜登本人顯然卻對此沒有深刻的認識。不僅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不對等,美國一直在沾中國的光;中美在對雙邊關系上釋放的信號,也是完全不對等的。中方是明明白白,坦坦蕩蕩,美國卻始終另有圖謀。

【中方氣候特使對中美恢復談判表態:美方必須為自身言行善后】

更何況,拜登所謂“劃紅線”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而美國在亞太地區,也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紅線”可言。這也進一步佐證,美國政府對于中美關系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一個非常低級的階段。

如果要進一步解析拜登的表態,就需要我們結合美國當前的內外形勢去看。對外主要是俄烏沖突;對內自然是搶占西方媒體頭條版面的美國中期選舉。

【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決定了美國未來兩年的政治風向】

俄烏沖突看似和中美關系不沾邊,但不要忘記,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非常大,換個角度來看的話,就是烏克蘭戰事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美國的注意力。但美國中期選舉后,預計這種情況不會繼續持續下去,共和黨已經在中期選舉前夕暗示,一旦贏下眾議院,將減少對烏援助。

此外,美國政府私下里也在勸澤連斯基與俄羅斯坐下來談判,近期美俄之間還將圍繞《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展開會談。上述跡象表明,圍繞俄烏沖突,美俄之間的明爭暗斗或許將暫時告一段落。而閑不下來的美國政府勢必與中國展開更大規模的博弈,從多方面試探中方的底線。

【美國正在私下里勸澤連斯基與普京和談】

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拜登此前表態說,已經準備好在中期選舉后與共和黨進行合作,其實就是在默認共和黨贏下眾議院已成定局。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美國政治結構中,總統雖然大體上負責對外事務,但國會在美國對外政策的制定上仍然有一定的話語權。

共和黨如果拿下眾議院的多數席位,勢必會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力,給拜登后續的一系列政策法案制造障礙。考慮到共和黨的對華態度,比民主黨強硬不少,因此在中期選舉后,美國兩黨很有可能在對華問題上爭相表演強硬態度。拜登在記者會上要對中方“劃紅線”的言論,很可能只是上述情況的一種預演,不排除后續還有更出格的言論與表態。

【在中美關系中,中方只需要以不變應萬變】

但這種做法,對中美關系產生的惡劣影響,不能說沒有,但其實也相當有限。畢竟現在明眼人都看出,但凡是涉及到中國的話題,美國政府的表態,基本都無法脫離政治表演的范疇,顯著缺乏建設性的做派。

這也反映出,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混亂程度,已經到了失去分寸或自相矛盾的地步。無論是繼續對華強硬,還是緩和雙邊關系,美方既沒有決心,更沒有能力釋放一個更為明確具體的信號。

美國的對華戰略,失去方向感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而中方對此,只需要以不變應萬變,拜登政府就翻不起太大的風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