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大 iPhone 用戶來說,什么配件是必備的呢?
除了手機殼、貼膜這些日常消耗品,我想耳機是最不能少的配件之一。
畢竟蘋果現在節省成本,直接簡配耳機,而且 3.5mm 耳機孔都給堵上了,想要更好的體驗,必須得換上無線的 AirPods 耳機。
以蘋果上億的保有量,哪怕一半人買 AirPods 這市場也是無比巨大,國內有著大量公司靠著蘋果 AirPods 代工為生,甚至還有混成了 A 股科技巨頭的,不得不服蘋果的實力。
不過出來混,遲早要還,近日,蘋果 AirPods 代工巨頭之一的歌爾股份,就因為 AirPods 的代工問題,迎來了史詩級的暴跌。
從 9 日開始,歌爾股份連續 2 天一字跌停,其慘狀見者傷心聞者流淚,不知道有幸運跑出來的兄弟沒...
暴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有消息傳出,蘋果將砍掉歌爾股份的 AirPods 相關生產訂單,對于股市,任何小道消息都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導致股價的暴跌。
如果官方能及時辟謠還能挽回些局面,不過 8 號晚上,歌爾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性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預計影響 2022 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 33 億元,約占歌爾股份 2021 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 4.2% 。
這不就是實錘了 AirPods 訂單被砍掉的傳聞嗎?
雖然歌爾方還極力強調自己沒有被踢出“果鏈”,只是暫停客戶某一款產品,其余的項目都在正常合作...
但這已經是徒勞了,市場的情緒跌落至冰點,以至于歌爾股份吃下了連續兩天的跌停大面。
面對歌爾的慘狀,各路大神給出了自己的獨家消息,例如之前就“坑”了歌爾一波的著名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歌爾訂單被砍很大可能源于生產問題,而非需求問題。
與此同時業界還流傳著歌爾生產良率造假,以次充好,以及沒有配合蘋果降價要求等說法,入手了 AirPods Pro 2 的狐友們,會有做工變差的感覺嗎?
以上都只是傳聞,在沒有官方承認之前,大家隨便看看就好,不能當真。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中國制造業怎么應對未來越來越嚴峻的市場環境。
其實從一開始,大家都知道果鏈是份高危“職業”,但給蘋果打工,乖乖聽話,做到它的要求,能撈到的好處真不少,所以哪怕蘋果再強勢,很多人也任勞任怨。
歌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靠著蘋果的訂單,歌爾的營收爆炸式增長,從 2019 年加入果鏈,到 2021 年,營收規模達到了 2018 年的 3 倍有余。
股價更是火箭般攀升, 2019 年初歌爾的股價為 6.56 元 / 股,到了 2021 年末,股價直接漲到了 58.43 元 / 股,漲幅近 8 倍。
早期入了歌爾的股東們,估計早就賺麻了...
當然歌爾也不笨,它也知道只靠蘋果是很危險的事,所以積極地發展其它業務,其中就有被玩爛的元宇宙概念 —— AR / VR 設備。
作為 Meta 和 Pico 等廠商 VR 產品的核心代工廠商,歌爾依舊開心不起來。
僅僅 Meta VR 出貨量預計下調 40% 的傳言,就讓歌爾股價大跌 10%。
而在經歷一輪漲價之后,2022 年三季度全球 VR 頭顯出貨量同比下滑 42%,僅為 138 萬臺,歌爾想靠它們擺脫蘋果的控制,還遠遠不夠。
那么乖乖繼續給蘋果代工,是不是還能活得好好的呢?
答案是:不行!
根據歌爾 2022 年 Q3 數據顯示,歌爾股份毛利率跌至歷史最 13.14%,2022 年上半年,智能聲學整機業務(耳機、音箱)毛利率降至 9.12%,已不足 10%,對比 2020 年 14.87% 毛利率,利潤受到極大的壓縮。
而且訂單這一塊,蘋果還不斷地往印度越南轉移,歌爾們的生存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
更不用說蘋果是業界出了名高要求的主,你賺不賺錢我不管,但你給我的產品出問題,那蘋果可就要雷霆出擊了。
要保持蘋果要求的良率,還得維持現在的毛利率,再加上不斷削減的訂單量,這叫人怎么活?
幾個條件一綜合,是不是上面流傳的說法就很合理了,為了活命只能干出些非常操作了...
歌爾的暴跌,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最好的例子歐菲光,2020 年被蘋果踢出供應鏈,市值蒸發超過 500 億。
而且余波到現在還在持續,歐菲光 2022 年前三季度營收 108.24 億元,同比下降 37.06% ;歸母凈利潤虧損 32.81 億元,同比下滑 8024% 。
有了歐菲光在前,希望仍“深陷”果鏈的巨頭們能早日找到脫身的辦法吧,畢竟再聽話的打工人,都敵不過老板的一時興起...
參考資料:
歌爾股份 2020 2021 2022 年報
新浪科技
億牛網、百度股市通數據
編輯:豬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