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100元換5000元”“50元暢游100個景區”……臨近年底,各種形式的旅游年票陸續開始發售。旅游年票的使用期限一般以年為單位,包含親子休閑、旅游景點、郊野風光、文化研學等多種產品,年票價格一般低于所含景區票價總額。近兩年,隨著發售經驗日益成熟,在很多城市,尤其旅游資源豐富地區,旅游年票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旅游產品。(工人日報)
“旅游年票”,其實早已有之,并且在前些年取得長足發展。而近兩年來,由于疫情影響,旅游市場整體承壓。很多消費者由于擔心行程所限不能“兌現”,故而在購買旅游年票時趨于謹慎,這使得相關產品的銷售,遭遇了一個低潮。而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消費者信心大為提振,出行預期迅速強化的大背景下,“旅游年票”的供需迅速回暖。
旅游年票,不僅是固定次數或不限次數的預消費憑據,更是一種復合化產品。有的地區為豐富旅游年票內容,在“集納”本區域旅游景點基礎上,還將附近區域甚至全國范圍內的旅游景點包含在內。除了門票,很多“旅游年票”,還包含了親子互動、手工、文創等項目,可以說內容滿滿、形式多樣。這種“打包銷售”的策略,因其遠低于掛牌價的總價,構成了極高的性價比,吸引了不少人。
顯而易見,很多人購買了“年票年卡”,必然會懷著“玩回票價”的心態多次關顧。這相當于是鎖定了一部分客群,直接推高了景區的復游率。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城市,謀求著從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轉變。“旅游年票”,不僅給特定景區帶來了穩定的、持續的客源,且必然會由點及面,以“外溢效應”拉動周邊地域消費。
從某種意義上說,“旅游年票”就是一個年度契約。此類產品之所以成立,一則是基于景點自身稟賦所帶來的市場感召力,再者也是源于游客們內心真正的熱愛。相比于傳統觀光旅游的“一遍過”“一錘子買賣”,年票式的業態模式,強化了游客和景點的紐帶,這使得消費者可以對景區起到更好的監督、促進作用。旅游年票的熱銷,使得游客成為景區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預見的是,在到此一游、打卡留念的旅游范式退潮之后,深度游、品質游以及日常化、周期化的旅游,將獲得更多認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