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一30歲男子植發后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新聞登上熱搜。據介紹,他是電視行業的主管,事業有成卻飽受禿頂的苦惱,沒想到做了植發手術產生并發癥,最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去世。近年來,脫發逐漸成為熱議話題,壓力禿、熬夜禿、加班禿、減肥禿等困擾了不少男男女女。然而似乎很難找到能根治脫發的辦法,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偏方、秘方、神器借機收割了不少智商稅。專家明確,目前毛發移植手術已經成熟,存活率一般能達到90%以上,但不能治療脫發。
發現
頭發稀疏到需要燙頭拯救
小王是一名90后,沒想到年紀輕輕的他也會遭遇脫發困擾。他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因為工作原因需要晚睡早起,作息不規律,身體狀態也不太好。但開始意識到自己在脫發,緣于光顧理發店的幾次經歷,理發師的一句提醒。疫情第二年,因居家好幾個月一直沒剪頭發,后來待疫情好轉一些便去剪發,理發師理了理他的頭發說,“你這個頭發有點稀,要不燙一下,這個長度也合適,顯得多一點。”
理發師的建議和提醒,小王并沒有太放在心上。直到今年6月左右,他又換了另一家理發店,而理發師再次提了他頭發稀疏的事,小王依舊認為是商家想讓顧客燙發的話術,但理發師冒出了一句“你這個情況和我差不多”,這話引起了小王的注意。
事后,小王掛了知名醫院的專家號,根據醫生的診斷和檢查結果確定為雄激素性脫發。醫生給出了三種治療方案,吃非那雄胺藥物、做微針治療、植發。
小王果斷選用了藥物,他認為,雖然微針治療的效果會明顯一些,缺點就是價格高、疼痛感強,需要多次去醫院,時間安排上會比較麻煩。目前他已服用藥物兩個多月,花費了千余元,但需要大概半年后才可能有效果,可停藥后又會出現病情反復。
追訪
為了防脫止脫都踩過什么坑?
與小白有類似情況的人不在少數。2011年,日本Trip advisor雜志在全世界主要國家做的在線調查發現:脫發在世界范圍呈現高發態勢。中國男性以19.04%列第21位。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我國脫發患者人數由2016年的1.95億人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2.67億人,預計2026年將達到3.43億人。國內脫發人群還呈現低齡化趨勢,60%的人在25歲就出現了脫發跡象,30歲前脫發人口比例達84%。
同樣是90后的小力則向北青報記者介紹,他是從研究生階段就發現自己的頭發開始有些變得稀疏,當時已經能明顯看到頭皮。為了緩解和尋找治療的辦法,他做了不少功課,也花了一些冤枉錢。“我在網上買過一些生發精華,但用了之后不是很管用。三四百一瓶,大概用了5瓶。”
不少有脫發苦惱的人表示,總有一種想在短期內治好的期待和心理,有時候會焦慮到,一看到聲稱能治療脫發的廣告信息,就會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去嘗試。可除了增加了一些防坑經驗外,似乎沒什么收獲。除了去某些網絡平臺上購買宣稱既防脫還能生發的洗發水,有人還聽信網傳秘方用生姜擦頭皮、按摩頭部穴位、保溫杯里泡何首烏,甚至還學起了倒立,認為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血液快速流到頭部,促進血液充分循環至頭皮,使毛囊得到充足的養分,達到改善脫發的目的。
此外,也有一部分人在嘗試多種方式拯救脫發無望后,干脆直接選擇戴假發、帽子進行裝飾。
小力說,他經過醫生診斷后,得知脫發的原因是脂溢性脫發和雄性脫發。目前正在通過內服和外用的藥物進行治療已有半年,已有了一定效果,但是沒有完全恢復。
疑問
市面上的生發產品靠譜嗎?
有數據顯示,脫發人群中,90%是雄激素性脫發,其次是斑禿、休止期脫發等。雄激素性脫發已成臨床常見病。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治療脫發的偏方、秘方、神器層出不窮,商家們也推出過形形色色的產品,從洗發水到生發靈,再到生發帽、養發保健品,這些產品是否真的有用?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帆告訴北青報記者,洗發水、生發水屬于日常護理產品,是妝字號產品,其不能帶有藥物成分,也不能宣傳治療作用。而且洗發水作用于頭皮表面,作用是清除表面的頭屑、污垢、異味,改善瘙癢不適,并不直接作用于毛囊。某些產品宣稱含有促毛發生長的中藥成分,但其上市并不需對產品效果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所以這些效果是理論上的,典籍里的故事,信不得。
對于宣稱生發的保健品,方帆表示,均衡飲食肯定對頭發生長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常見因為減肥、服用代餐、挑食等,造成洗頭梳頭掉發增多,頭發稀疏的情況。也有胃腸道吸收不好、貧血引起的脫發。大部分情況下,只需要食補,不需要專門服用藥物或者保健品。
方帆介紹,生發帽主要指的是近年興起的弱激光毛發治療儀。其實早在19世紀,歐洲就用多種光譜治療各種皮膚疾病。低能量激光療法(Low Level Laser Therapy,簡稱LLLT)的技術最早在 1967 年被證明對促進毛發生長有效。在光療的作用下,讓處于退行期或休止期的毛囊,快速結束當下周期,進入到有助于頭發生長的生長期,這也是低能量激光可以治療產后脫發的原理。所以,近年弱激光被大量應用于脫發疾病治療,2000 年LLLT 獲得了 FDA Ⅱ類輔助治療方法的認證。CFDA也批準了多種設備。弱激光治療脫發有充足的科學依據,技術也非常成熟。
他強調,至于電刺激、紅光等其他的帽型生發產品,如果沒有經過FDA和CFDA批準,大概率還沒有進行詳盡的臨床研究,也不能宣傳具有治療脫發的作用。
關注
毛發移植不能治療脫發
方帆介紹,最常見的雄激素性脫發,表現為前發際線逐漸后退,頂部毛發進行性稀疏變軟,往往伴有頭皮出油和瘙癢。該病常見青年人群中,病程可長達幾十年,除了家族史,還和壓力、睡眠、飲食習慣等許多因素有關。目前指南推薦的非手術治療為,男性口服非那雄胺和米諾地爾外用、女性口服螺內酯和外用米諾地爾。其他推薦的治療有弱激光照射、頭皮微針治療、自體富血小板血漿等。經過上述非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能穩定發量,甚至部分逆轉。在此基礎上,必要的話進行毛發移植將獲得最大收益。需要指出的是,毛發移植后仍需進行基本的非手術治療,以鞏固療效。
毛發移植手術最早可追追溯到1939年的日本,早期的植發技術過于簡單,鉆下一塊塊的帶毛囊的頭皮。然后移植到脫發的部位,插秧式的效果讓人無法接受。我國毛發移植行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國內首例毛發移植手術由公立醫院執行。90年代自體毛發移植技術逐漸展開。
目前毛發移植手術已經成熟,存活率一般能達到90%以上。快速直接改善脫發區外觀,已經成為大量脫發人士的首選方案。但是毛發移植產業巨大的增長空間和高額的利潤率,吸引了大量的資本和從業人員的加入。再加上價格騙局、惡性競爭、虛假宣傳等亂象頻發,當下的毛發移植產業已經脫離了基本醫療的范疇,逐步走向純商業化。
此外,毛發移植難度不大,環境條件要求不高,正因為如此,也吸引了許多不具備手術資質的商家參與,比如美容院、養生館,甚至理發店等。雖然該類手術風險不大,但是仍然屬于有創治療,是整形美容的一級手術。可能會因操作不當,環境不達標造成的感染、存活率低、壓迫性脫發,甚至出現死亡的情況。
方帆指出,關于毛發移植首先要明確兩個概念,一是毛囊目前還不能被創造。總體毛囊數是無法增加的,移植就是拆東墻補西墻。二是毛發移植不能治療脫發。脫發是一個動態過程,毛發移植補充了脫發區毛囊數量,但是并沒有阻斷脫發的進程。植發還有一些禁忌癥,包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控制欠佳的。手術時間長,對頭部有壓迫,可能造成危象;自愈性脫發。比如頭皮感染恢復早期、休止期脫發等;燒傷、燙傷愈合不久的。由于疤痕不穩定,血管較豐富,存在出血風險;進行性脫發的,比如不穩定的斑禿、狼瘡性脫發,或者未經治療,處于進展期的雄激素性脫發等。
提醒
脫發是疾病 切莫圖省事
方帆提醒,在治療脫發疾病中應該把握幾個原則:1.盡早治療,脫發疾病往往呈現進展性,早治療能控制在輕癥,保住更多的頭發。
2.堅持治療,脫發疾病起效慢,毛囊從恢復到萌出,再到長大,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只有堅持治療,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3.定期隨訪。治療1-2個月往往剛有新發萌出,許多患者幾個月看不到效果就放棄了,新長出的頭發又會脫發。只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定期對比宏觀和微觀圖像,才能早期發現效果,建立信心。
4.少用偏方。民間有很多偏方,療效不確定,而且容易造成過敏和皮炎。不建議盲目使用,以免耽誤治療,甚至適得其反。
此外,還要重視生活方式的影響,真正實現個體化治療。規律作息,保證6小時以上高質量睡眠,避免長期熬夜加班(22:30前入睡);放松心情,排解壓力,常做深呼吸,多聽舒緩音樂;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適度鍛煉,每天做20分鐘左右中等強度的運動;均衡飲食,避免大量肉食、垃圾食品,少吃油膩、甜、辣食物,增加新鮮蔬菜、水果、谷物,特別是富含維生素D、鋅、鐵的食物及豆漿等;適度洗發,每周兩到三次,水溫38度左右,輕輕按摩頭皮,低溫吹干或自然風干,經常梳頭,按摩頭皮;注意頭皮防曬;減少燙發染發;避免長時間戴緊帽子;戒煙限酒;積極樂觀,正確面對脫發困擾。
方帆強調,脫發是疾病,看病去醫院,切莫圖省事,選擇正規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內外結合標本兼治,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數據
脫發大軍催生百億級別產業
其實,脫發的現象自古有之。從古代名人留下的詩句中也能感知到他們當時承受的“脫發之苦”。比如白居易在《嗟發落》寫道:“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落盡誠可嗟,盡來亦不惡。”他從早到晚都受到脫發困擾,不如干脆掉光,還不用洗梳頭。陸游也感慨:“脫發紛滿梳,衰顏不堪照。” 梳子上都是掉發,頭發掉了顯得衰老不堪。最有名的還要數杜甫那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滿頭白發,越抓越少,頭發稀疏到簪子都插不住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脫發人群不降反增,人們對于毛發健康的追求催生了巨大的市場。從市場方面來看,我國毛發診療服務行業無疑是一個容量巨大且高速增長的好賽道。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該行業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3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38億元,儼然成為了一個百億級別的龐大市場。而且未來五年的增速依舊十分可觀,市場規模還將持續擴大,預計將以24.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至2026年的712億元。
而見效快、收益高的毛發移植產業已然成為新的風口。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植發相關企業1138家。近10年來,我國植發相關企業注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新增植發相關企業177家,同比增長14.94%。2020年新增170家,同比減少3.95%。2021年新增190家,同比增長11.76%。從城市分布來看,深圳以63家植發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其次是鄭州、西安、北京等城市。從注冊資本來看,注冊資本在1000萬-5000萬之間的植發相關企業占比10%。注冊資本占比最高的是100萬以內的植發相關企業,占比38%。
毛發健康領域吸引了眾多資本,2021年,“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登陸港交所,市值超85億港元。2022年7月,大麥植發提交赴港上市申請,沖擊“植發第二股”。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