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對方口中的“人脈廣”,可能只是用于行騙的偽裝。管某某虛構“離休干部”的身份,謊稱可以利用人脈幫助朱先生介紹生意,多次共騙得人民幣9萬余元。日前,經寶山區檢察院以詐騙罪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管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圖片來源:東方IC
2020年4月23日,朱先生在瀏覽一款職場社交App時,注意到一備注為“某大型國企管理層”的用戶“管某某”,一直在尋找項目機會的朱先生主動添加他為好友。管某某聲稱是某大型國企的離休干部,現在手頭上有許多項目資源,如果感興趣可以加微信詳談。
聊天中,管某某了解到朱先生是從事工業品加工的,針對需求給他發送了相關項目。朱先生十分感興趣,表示想要與管某某合作,管某某卻讓朱先生先去找一些符合資質要求的供應商,要進行實地考察。之后,管某某開始不斷告訴朱先生需要請工程師吃飯、買禮品打點來為項目“牽線搭橋”,朱先生也按照管某某的要求給他轉了幾筆錢。
逐漸加深聯系后,朱先生邀請管某某來上海進行考察,管某某也應約而至。朱先生熱情招待了他眼中這個大型國企的領導,管某某也毫不客氣地要求朱先生安排旅游景點,且吃住都是高檔酒店。之后,管某某再次以考察供應商為名分別兩次前往上海,還有一次是專程前來治療腰痛病,總共四次來滬均由朱先生為他支付機票、住宿、治療等費用。管某某先后讓朱先生給他購買腰痛治療儀、膏藥、血壓計、隨身Wi-Fi等物品,還以手機損壞為由向朱先生索要了一部新手機。
除了自己的需求,管某某還多次因“家事”向朱先生借錢。不是岳父做支架急需用錢,就是妻子被貨車撞后“命懸一線”,急于做成項目的朱先生也都一一照辦了。直到管某某以妻子搶救為由第6次向朱先生借錢時,朱先生察覺到異樣,便沒有借給他。幾天后,管某某打電話給朱先生,告訴他如果現在借五萬元,馬上就能簽幾千萬元的合同。這時,朱先生幡然醒悟,他想到打電話給某大型國企,詢問關于管某某的詳細情況,接線員卻說查無此人。上網搜索管某某、某大型國企的關鍵詞,也搜不到相關信息。朱先生仔細回憶了與管某某交往的整個過程,發現自己早已掉入管某某精心設計的騙局,于是便報案了。
管某某到案后,交代了整個作案經過。管某某壓根不是什么大型國企的高管,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離職員工。謊稱自己是離休干部一開始是為了滿足虛榮心,沒想到因為這個虛構的身份,朱先生對他的要求無有不應,他便一次次地編造各種謊言欺騙朱先生,至案發共騙得9萬余元。至于朱先生為何如此相信管某某?原來,管某某一直發送與領導的聊天記錄給朱先生看,證明自己是在不斷拉攏人脈、推進項目,但是當時的朱先生不知道,這些都是管某某一人分飾幾角虛構出來的聊天記錄,等他事后再次翻看時才發現漏洞百出。
寶山區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被告人管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他人錢款,數額巨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詐騙罪對其提起公訴。
檢察官提醒廣大群眾,在未核實對方身份之前,面對聲稱自己是相關單位領導、政府機關人員,以介紹項目、打點關系等為名要求投入資金的情況,不要輕信,提高警惕。同時擺正心態,通過正當途徑獲取合作機會,避免因急于結識人脈而上當受騙。
通訊員 劉曉曦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