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冉燁:有一種感情叫“發小”

導讀有一種感情叫“發小”冉燁年末將至。某天,穿開襠褲的發小突然在小范圍微信圈里發出倡議“我們也吃頓團聚飯喲!”我起先以為只是調侃而已,...

有一種感情叫“發小”

冉燁

年末將至。某天,穿開襠褲的發小突然在小范圍微信圈里發出倡議“我們也吃頓團聚飯喲!”我起先以為只是調侃而已,便故作保持冷靜。熟料,眨眼的功夫,已是應者如云。次日,便有“賢達”在圈里公布了響應團聚飯的發小名單和落實的地點及乘車線路云云。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不經意間,一種情愫便在身體里倒海翻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大多數人都住平房,別說是同學朋友,就是發小家庭之間也來來往往,像一家人。感覺有時候比遠方親戚還親近。到中午、晚上吃飯的時候,端上一碗白米飯,任何菜也不添加,就走張家串李家,聊聊單位的新動向,說說子女的狀況,以及世面上發生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不一會兒,張家的菜李家的肉,都會裝上你的碗,一頓飯在笑聲中吃完。回到自己家,媳婦會玩笑式的罵上一聲:“菜都沒夾,又跑那里去了”。而你則放下碗抹抹油嘴憨憨回應一聲,吃飽了,在老李家還吃到肉葷的。那時候,誰家娃娃放學早了,而他父母上班沒回家的話,鄰居都會把這娃娃叫上自己家,做作業,到晚飯時分,若娃娃父母依然未回,就會索性把娃娃留下吃飯。發小鄰里之間內心有一種特別的信任和感情,彼此之間都會互相幫助和關心。

是啊!發小之間的情緣,其或可是不亞于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發小并非每人皆可遇到。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都會有這樣一些“發小”,他們或者是你幼兒園、學生時代中一直同班級、同年級或同學校最貼心的同學或死黨,或是和你同住一個家屬大院,在一個墻角逮蛐蛐,一起打彈弓、抽陀螺、捉迷藏、轉鐵箍,看鄰居家的電視,分享最好玩具的伙伴……成年后,這些“發小”可能成為了你無話不談的知己,你們常來常往的頻率甚至超過了同家人的往來,在你事業低谷、家境困難的時候,他們常常成為你最好的傾訴對象。

隨著工作、生活的需要或變化,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朋友或同事,但由于長大了,見識了,社會化了,防御心理也強了。總會覺得偽裝的人太多了,周圍的世界太復雜等等。而童年結下的“發小”之誼,往往少些功利,多些關愛,這種純真、可貴的情誼讓人覺得踏實、安全感更強,在“發小”面前,人們更容易做真實的自己。凱凱是我正宗的發小,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相伴相隨從未分離。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社會物質還匱乏,各家各戶都不寬裕,10多歲的我們時常都喊肚子餓!凱凱經常把我叫到他家里,各種好吃的,香蕉、蘋果、飯菜盡管吃,邊吃邊在他家陽臺上暢談人生、指點江山意氣風發。后來我才知道,當時他爸爸是生產處干部,凱凱又是獨子,所以家庭條件相對好一點。最讓人難忘的是,彼此成家立業后,我家人重病,凱凱得知后二次登門解困援手,事后從不主動提及只是淡淡一笑:“誰家沒個難處啊,過去就好了”。2015年,我攜帶一家人和親戚,在外地旅游不慎把全家人的銀行卡、現金、火車票等遺失了,當時處境尷尬寸步難行!給凱凱打了電話,因為那個旅游地正好是他管轄的公司駐地,他二話不說直接安排人給我們送來了現金,解了我們一家的燃眉之急。

天明不僅是我從小到大的發小,而且家庭是世交,他父親和我母親是同班同學,父母親和我父母親都是一個國企的干部職工,兩家常來常往。記得我參加駕考科目三路考的時候,屢考屢敗,天明每次都開車送到幾十公里外的異地考場考試。怕我背負壓力,他一句話輕輕松松地化解掉了我心中的煩惱和焦慮:“放松去考,你放心,你去考給我說就行,我送你。”疫情特殊時期,我和家人被封控在家,出不到門下不了樓,天明開車買了菜和物品送到封控口家門樓下,妻子慨嘆說:“還是從小到大的伙伴好,是真感情!”前幾天天明又在說,叫我和家人還有女兒經常去玩,喝茶聊天,吃點家常菜。這份感情樸實而溫暖。

時下,各種名目的親友聚會可謂司空見慣,鄙人也曾參加過好多次,如什么老鄉聚會、親戚走動,中學同學會、大學同學會等。但是,用“團聚”作大旗的相互走動,對于中年的我來說,還是少見。“相聚”這兩個字眼,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多少有些溫情親情的感覺!就沖著這股熱乎勁,人還未赴宴,青春似乎已經卷土重來。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正值改革開放的初期。盡管物質相對貧乏,但人人神清氣爽。“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是當年我們最熟悉的旋律。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昔日的俊男靚女已經年近半百或年過半百,但“發小”這根紐帶,讓大家依然彼此牽掛。升官的也好,發財的也罷,在彼此面前,都只有一個身份——發小!

對照而言,我堂哥和表姐家很少主動聯系我們,堂哥是一個地區的領導,表姐家是一個大公司的老板。他(她)們到我們家時,我們一家人熱情以待,平常舍不得吃的都端上桌,寧愿自己家人睡沙發也要把床鋪留給他(她)們。但堂哥和表姐幾乎從不主動邀請我們去玩,特別是大伯去世和四姨媽改嫁后,我們往來很少,幾乎不走動。在自己家最困境時,也沒告之不去相擾添麻煩。

2022年深冬很冷的日子,我收下了發小凱凱、天明最暖心熱身的酒和花生,余生不多的歲月,金子般珍貴的“發小”情緣,還將伴隨一路同行、濃烈深沉!

編輯:羅雨欣

責編:陳泰湧

審核:王 成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