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俄烏沖突中抗衡俄軍,奪回更多的被控制領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美國及其盟友索要武器的聲音,在開戰后幾乎就沒有停過,最近還出現了兩則令其不快的消息。
一則是在稍早些時候,美國向烏方提供軍援后,澤連斯基連句感謝的話都沒說,還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軍事援助”,這也令美國總統拜登心中不快,在通話中告誡他“要知道感恩,美國已經做得很好了”。另一則是澤連斯基向以色列索要武器被拒后,一直“碎碎念”,結果以色列民眾看不下去,喝令其“閉嘴,放過以色列”。
以此來看,烏方雖然不時對俄軍發起反攻,但軍事裝備的消耗也非常大,除了要裝備外,澤連斯基還在通過其他方式鼓舞烏軍士氣。據來自《參考消息》的報道,近日,澤連斯基在接受捷克媒體采訪時,被問到“取得俄烏沖突的勝利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時,澤連斯基理了理頭發,“笑容可掬”地表示,“最想去克里米亞看海”。
眾所周知,俄烏沖突已經進入了第9個月,這完全出乎了全球絕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俄軍是可以和美軍匹敵的存在,打烏克蘭應該是“手到擒來”、“十拿九穩”的事情。所以,俄烏沖突能夠打這么久,而且還出現了烏軍“反推”俄軍這樣的事情,是很多人完全想不到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烏軍表現“出人意料”,堪稱“可圈可點”,但澤連斯基現在就發表“勝利感言”,恐怕有點“為時過早”。
實事求是地講,在目前的俄烏戰局中,的確還是烏軍占據優勢,而且優勢有可能會“越來越大”,舉個例子說,烏軍兵力就遠超俄軍,早在7月份,烏克蘭就已經動員了超過100萬人,最近烏克蘭還在進行“戰爭動員”。
按照烏媒的說法,此次軍事動員規模很大,60歲以下符合條件的人員都會被征召,因此,基本可以肯定,烏軍兵力在今年底之前,可能會達到120萬左右,甚至會更多。
那么,同時期俄軍多少兵力?俄軍出兵烏克蘭前期,兵力大約是10到12萬人,后來陸陸續續增兵,巔峰時期達到20萬左右,或者略多于20萬,和烏軍的“百萬大軍”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烏軍兵力長期碾壓俄軍,比例達到了驚人的5∶1。
為什么俄軍巔峰兵力只有20多萬?原因在于,俄陸軍總兵力也就40來萬,其中合同兵占60%,義務兵占40%,合同兵才是職業軍人,也就24萬左右,所以基本上都派去了烏克蘭,義務兵戰斗力弱、訓練不足,不能出國作戰,這是有法律限制的。
所以,巔峰時期俄軍兵力和烏軍相差很遠。正是因為兵力遠超俄軍,所以烏軍能夠在9、10月以“優勢兵力”,甚至是“優勢裝甲力量”反推俄軍,先后奪取哈爾科夫、紅利曼,威逼赫爾松。
除了兵力占優之外,烏克蘭的后勤補給也比俄軍占優,一方面,烏軍是本土作戰,補給線本就非常短,而俄軍是“越境作戰”,補給壓力遠大于烏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烏克蘭得到了北約的“大力援助”,不算各種武器裝備,北約每個月能夠為烏軍培訓5萬士兵,以確保烏軍“高素質”兵源的充足。
所以,烏軍的確比俄軍擁有“優勢”,這也的確是澤連斯基發表“勝利感言”的底氣所在,但現在就慶祝勝利,依然為時過早。原因很簡單,俄軍前不久動員的30萬預備役經過訓練后,當有相當一部分補充進入現役,守住“新領土”應該問題不大,這樣一來,澤連斯基想去克里米亞“看海”,估計也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