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上個月下旬發生的俄黑海艦隊遇襲事件已經引發了連鎖反應,這也是繼“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沉沒后,黑海海軍第二次遭遇重創,有軍艦在這次襲擊中受傷。事后西方媒體披露烏克蘭使用了“大規模無人機部隊”進攻,在海上出動了無人艦艇,這是一場讓俄軍方沒有預料到的襲擊。隨后莫斯科方面宣布關閉黑海的“運糧通道”,在經過土耳其方面的調解后,這條通道在2日又被恢復。
然而在事發后次日,俄方將矛頭先對準了英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強調稱,俄情報部門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得出結論:此次烏克蘭對俄黑海艦隊的無人機襲擊是在英國的軍事顧問的協調和領導下進行的,英國海軍部隊則參與和策劃了此次行動,在奧恰科夫港動手。再加上此前英國被俄指控參與北溪管道的爆破任務,這個國家從“置身事外”一躍升級為兩起事件的幕后主使。對此英國全盤進行否認,表示這些言論都不屬實。
事件在此后繼續升級,3日多家俄媒報道稱,俄外交部已經就英方參與基輔對塞瓦斯托波爾進行襲擊一事召見了英國駐俄羅斯大使布朗納特,這也被稱為是向英國的“責問”。俄媒認為既然政府敢于讓大使當面對質,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和這件事相關的確鑿證據,不過稍晚些時候俄新社更新文章稱布朗納特已離開俄外交部,其“拒絕回答一切問題”。報道還一并配上了布朗納特所乘車輛離開的視頻畫面。
這一畫面變得非常有戲劇性,先是俄羅斯政府指控,英國方面否認;然后俄方召見大使,大使拒絕回答還拂袖離去,這在俄英兩國的外交史上從未見過。俄方民眾認為英國大使“心虛”,他們是所有事情的策劃者但又不敢承認,面對質問不得不倉皇離開,英國人的厚顏無恥達到了一種新程度;而西方民眾的評論認為,面對俄羅斯政府“蓄意栽贓”,英國本來就沒有和他們解釋任何事情的必要,在事實不明確的情況下回答俄羅斯所謂的問題,這就是在給自己降低身份,且俄羅斯人“從未對他們的侵略罪行有過回應”,有什么立場讓英國回應呢?
更有甚者對此提出抗議,要求俄羅斯既然掌握了所謂的“英國參與策劃”的證據,那就面向全球民眾公開,不要使用這種手段來進行虛假的誣陷。英媒還披露了另一件事,自從新首相蘇納克上臺后和美國的合作日益增加,英國即將出臺對俄羅斯更嚴厲的措施,包括對他們進行稀有金屬禁運,以及面向烏克蘭提供更高技術的支持。對此有評論稱:“特拉斯和蘇納克是兩種不一樣的人,前者的口氣非常大包括叫囂‘用核武器’實際上他上臺后自己國家都難以擺平,對俄羅斯的影響非常有限;而蘇納克則是陰險派代表,雖然打著務實的旗號,但其一邊倒的親美政策和剛上臺就發生針對俄襲擊的手段讓人不得不防。”